提供各類精美PPT模板下載
當前位置:首頁 > Word文檔 >

高教版中職數學基礎模塊下冊:6.3《等比數列》教學設計

  • 北師大初中九年級數學下冊第一章復習教案

    北師大初中九年級數學下冊第一章復習教案

    一、本章知識要點: 1、銳角三角函數的概念; 2、解直角三角形。二、本章教材分析: (一).使學生正確理解和掌握三角函數的定義,才能正確理解和掌握直角三角形中邊與角的相互關系,進而才能利用直角三角形的邊與角的相互關系去解直角三角形,因此三角形函數定義既是本章的重點又是理解本章知識的關鍵,而且也是本章知識的難點。如何解決這一關鍵問題,教材采取了以下的教學步驟:1. 從實際中提出問題,如修建揚水站的實例,這一實例可歸結為已知RtΔ的一個銳角和斜邊求已知角的對邊的問題。顯然用勾股定理和直角三角形兩個銳角互余中的邊與邊或角與角的關系無法解出了,因此需要進一步來研究直角三角形中邊與角的相互關系。2. 教材又采取了從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利用學生的舊知識,以含30°、45°的直角三角形為例: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中一個銳角確定為30°時,那么這角的對邊與斜邊之比就確定比值為1:2。

  • 北師大初中九年級數學下冊切線長定理教案

    北師大初中九年級數學下冊切線長定理教案

    (3)若要滿足結論,則∠BFO=∠GFC,根據切線長定理得∠BFO=∠EFO,從而得到這三個角應是60°,然后結合已知的正方形的邊長,也是圓的直徑,利用30°的直角三角形的知識進行計算.解:(1)FB=FE,PE=PA;(2)四邊形CDPF的周長為FC+CD+DP+PE+EF=FC+CD+DP+PA+BF=BF+FC+CD+DP+PA=BC+CD+DA=23×3=63;(3)假設存在點P,使BF·FG=CF·OF.∴BFOF=CFFG.∵cos∠OFB=BFOF,cos∠GFC=CFFG,∴∠OFB=∠GFC.∵∠OFB=∠OFE,∴∠OFE=∠OFB=∠GFC=60°,∴在Rt△OFB中,BF=OBtan∠OFB=OBtan60°=1.在Rt△GFC中,∵CG=CF·tan∠GFC=CF·tan60°=(23-1)×3=6-3,∴DG=CG-CD=6-33,∴DP=DG·tan∠PGD=DG·tan30°=23-3,∴AP=AD-DP=23-(23-3)=3.方法總結:由于存在性問題的結論有兩種可能,所以具有開放的特征,在假設存在性以后進行的推理或計算.一般思路是:假設存在——推理論證——得出結論.若能導出合理的結果,就做出“存在”的判斷,若導出矛盾,就做出“不存在”的判斷.

  • 北師大初中九年級數學下冊圓的對稱性教案

    北師大初中九年級數學下冊圓的對稱性教案

    我們知道圓是一個旋轉對稱圖形,無論繞圓心旋轉多少度,它都能與自身重合,對稱中心即為其圓心.將圖中的扇形AOB(陰影部分)繞點O逆時針旋轉某個角度,畫出旋轉之后的圖形,比較前后兩個圖形,你能發(fā)現什么?二、合作探究探究點:圓心角、弧、弦之間的關系【類型一】 利用圓心角、弧、弦之間的關系證明線段相等如圖,M為⊙O上一點,MA︵=MB︵,MD⊥OA于D,ME⊥OB于E,求證:MD=ME.解析:連接MO,根據等弧對等圓心角,則∠MOD=∠MOE,再由角平分線的性質,得出MD=ME.證明:連接MO,∵ MA︵=MB︵,∴∠MOD=∠MOE,又∵MD⊥OA于D,ME⊥OB于E,∴MD=ME.方法總結:圓心角、弧、弦之間相等關系的定理可以用來證明線段相等.本題考查了等弧對等圓心角,以及角平分線的性質.

  • 北師大初中九年級數學下冊正弦與余弦1教案

    北師大初中九年級數學下冊正弦與余弦1教案

    解析:根據銳角三角函數的概念,知sin70°<1,cos70°<1,tan70°>1.又cos70°=sin20°,銳角的正弦值隨著角的增大而增大,∴sin70°>sin20°=cos70°.故選D.方法總結:當角度在0°cosA>0.當角度在45°<∠A<90°間變化時,tanA>1.變式訓練:見《學練優(yōu)》本課時練習“課堂達標訓練”第10題【類型四】 與三角函數有關的探究性問題在Rt△ABC中,∠C=90°,D為BC邊(除端點外)上的一點,設∠ADC=α,∠B=β.(1)猜想sinα與sinβ的大小關系;(2)試證明你的結論.解析:(1)因為在△ABD中,∠ADC為△ABD的外角,可知∠ADC>∠B,可猜想sinα>sinβ;(2)利用三角函數的定義可求出sinα,sinβ的關系式即可得出結論.解:(1)猜想:sinα>sinβ;(2)∵∠C=90°,∴sinα=ACAD ,sinβ=ACAB .∵AD<AB,∴ACAD>ACAB,即sinα>sinβ.方法總結:利用三角函數的定義把兩角的正弦值表示成線段的比,然后進行比較是解題的關鍵.

  • 北師大初中九年級數學下冊正弦與余弦2教案

    北師大初中九年級數學下冊正弦與余弦2教案

    [教學目標]1、 理解并掌握正弦、余弦的含義,會在直角三角形中求出某個銳角的正弦和余弦值。2、能用函數的觀點理解正弦、余弦和正切。[教學重點與難點] 在直角三角形中求出某個銳角的正弦和余弦值。[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chuàng)設1、問題1:如圖,小明沿著某斜坡向上行走了13m后,他的相對位置升高了5m,如果他沿著該斜坡行走了20m,那么他的相對位置升高了多少?行走了a m呢?2、問題2:在上述問題中,他在水平方向又分別前進了多遠?二、探索活動1、思考:從上面的兩個問題可以看出:當直角三角形的一個銳角的大小已確定時,它的對邊與斜邊的比值________;它的鄰邊與斜邊的比值________。(根據是__________________。)2、正弦的定義 如圖,在Rt△ABC中,∠C=90°,我們把銳角∠A的對邊a與斜邊c的比叫做∠A的______,記作________,即:sinA=________=________.3、余弦的定義 如圖,在Rt△ABC中,∠C=90°,我們把銳角∠A的鄰邊b與斜邊c的比叫做∠A的______,記作=_________,即:cosA=______=_____。(你能寫出∠B的正弦、余弦的表達式嗎?)試試看.___________.

  • 北師大初中八年級數學下冊分式的乘除法教案

    北師大初中八年級數學下冊分式的乘除法教案

    通常購買同一品種的西瓜時,西瓜的質量越大,花費的錢越多,因此人們希望西瓜瓤占整個西瓜的比例越大越好.假如我們把西瓜都看成球形,并把西瓜瓤的密度看成是均勻的,西瓜的皮厚都是d,已知球的體積公式為V=43πR3(其中R為球的半徑),求:(1)西瓜瓤與整個西瓜的體積各是多少?(2)西瓜瓤與整個西瓜的體積比是多少?(3)買大西瓜合算還是買小西瓜合算?解析:(1)根據體積公式求出即可;(2)根據(1)中的結果得出即可;(3)求出兩體積的比即可.解:(1)西瓜瓤的體積是43π(R-d)3,整個西瓜的體積是43πR3;(2)西瓜瓤與整個西瓜的體積比是43π(R-d)343πR3=(R-d)3R3;(3)由(2)知,西瓜瓤與整個西瓜的體積比是(R-d)3R3<1,故買大西瓜比買小西瓜合算.方法總結:本題能夠根據球的體積,得到兩個物體的體積比即為它們的半徑的立方比是解此題的關鍵.

  • 北師大初中七年級數學下冊軸對稱現象教案

    北師大初中七年級數學下冊軸對稱現象教案

    方法總結:判斷軸對稱的條數,仍然是根據定義進行判斷,判斷軸對稱圖形的關鍵是尋找對稱軸,注意不要遺漏.探究點二:兩個圖形成軸對稱如圖所示,哪一組的右邊圖形與左邊圖形成軸對稱?解析:根據軸對稱的意義,經過翻折,看兩個圖形能否完全重合,若能重合,則兩個圖形成軸對稱.解:(4)(5)(6).方法總結:動手操作或結合軸對稱的概念展開想象,在腦海中嘗試完成一個動態(tài)的折疊過程,從而得到結論.三、板書設計1.軸對稱圖形的定義2.對稱軸3.兩個圖形成軸對稱這節(jié)課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給學生以直觀指導,主動向學生質疑,促使學生思考與發(fā)現,形成認識,獨立獲取知識和技能.另外,借助多媒體教學給學生創(chuàng)設寬松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學習中始終保持興奮、愉悅、渴求思索的心理狀態(tài),有利于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 北師大初中八年級數學下冊第六章復習教案

    北師大初中八年級數學下冊第六章復習教案

    解1:設該多邊形邊數為n,這個外角為x°則 因為n為整數,所以 必為整數。即: 必為180°的倍數。又因為 ,所以 解2:設該多邊形邊數為n,這個外角為x。又 為整數, 則該多邊形為九邊形。第二環(huán)節(jié):隨堂練習,鞏固提高1.七邊形的內角和等于______度;一個n邊形的內角和為1800°,則n=________。2.多邊形的邊數每增加一條,那么它的內角和就增加 。3.從多邊形的一個頂點可以畫7條對角線,則這個n邊形的內角和為( )A 1620° B 1800° C 900° D 1440°4.一個多邊形的各個內角都等于120°,它是( )邊形。5.小華想在2012年的元旦設計一個內角和是2012°的多邊形做窗花裝飾教室,他的想法( )實現。(填“能”與“不能”)6. 如圖4,要測量A、B兩點間距離,在O點打樁,取OA的中點 C,OB的中點D,測得CD=30米,則AB=______米.

  • 北師大初中八年級數學下冊平方差公式教案

    北師大初中八年級數學下冊平方差公式教案

    答:所有陰影部分的面積和是5050cm2.方法總結:首先應找出圖形中哪些部分發(fā)生了變化,是按照什么規(guī)律變化的,通過分析找到各部分的變化規(guī)律后直接利用規(guī)律求解.探尋規(guī)律要認真觀察、仔細思考,善用聯想來解決這類問題.三、板書設計1.平方差公式:a2-b2=(a+b)(a-b);2.平方差公式的特點:能夠運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多項式必須是二項式,兩項都能寫成平方的形式,且符號相反.運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首先應注意每個公式的特征.分析多項式的次數和項數,然后再確定公式.如果多項式是二項式,通??紤]應用平方差公式;如果多項式中有公因式可提,應先提取公因式,而且還要“提”得徹底,最后應注意兩點:一是每個因式要化簡,二是分解因式時,每個因式都要分解徹底.

  • 北師大初中八年級數學下冊平移的認識教案

    北師大初中八年級數學下冊平移的認識教案

    方法總結:作平移圖形時,找關鍵點的對應點是關鍵的一步.平移作圖的一般步驟為:①確定平移的方向和距離,先確定一組對應點;②確定圖形中的關鍵點;③利用第一組對應點和平移的性質確定圖中所有關鍵點的對應點;④按原圖形順序依次連接對應點,所得到的圖形即為平移后的圖形.三、板書設計1.平移的定義在平面內,將一個圖形沿某個方向移動一定的距離,這樣的圖形運動稱為平移.2.平移的性質一個圖形和它經過平移所得的圖形中,對應點所連的線段平行(或在一條直線上)且相等,對應線段平行(或在一條直線上)且相等,對應角相等.3.簡單的平移作圖教學過程中,強調學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學生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圖形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使得學生能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到生活中.

  • 北師大初中九年級數學下冊圓教案

    北師大初中九年級數學下冊圓教案

    解析:首先求得圓的半徑長,然后求得P、Q、R到Q′的距離,即可作出判斷.解:⊙O′的半徑是r= 12+12=2,PO′=2>2,則點P在⊙O′的外部;QO′=1<2,則點Q在⊙O′的內部;RO′=(2-1)2+(2-1)2=2=圓的半徑,故點R在圓上.方法總結:注意運用平面內兩點之間的距離公式,設平面內任意兩點的坐標分別為A(x1,y1),B(x2,y2),則AB=(x1-x2)2+(y1-y2)2.【類型四】 點與圓的位置關系的實際應用如圖,城市A的正北方向50千米的B處,有一無線電信號發(fā)射塔.已知,該發(fā)射塔發(fā)射的無線電信號的有效半徑為100千米,AC是一條直達C城的公路,從A城發(fā)往C城的客車車速為60千米/時.(1)當客車從A城出發(fā)開往C城時,某人立即打開無線電收音機,客車行駛了0.5小時的時候,接收信號最強.此時,客車到發(fā)射塔的距離是多少千米(離發(fā)射塔越近,信號越強)?(2)客車從A城到C城共行駛2小時,請你判斷到C城后還能接收到信號嗎?請說明理由.

  • 北師大初中九年級數學下冊正切與坡度2教案

    北師大初中九年級數學下冊正切與坡度2教案

    教學目標:1、理解并掌握正切的含義,會在直角三角形中求出某個銳角的正切值。2、了解計算一個銳角的正切值的方法。教學重點:理解并掌握正切的含義,會在直角三角形中求出某個銳角的正切值。教學難點:計算一個銳角的正切值的方法。教學過程:一、觀察回答:如圖某體育館,為了方便不同需求的觀眾設計了多種形式的臺階。下列圖中的兩個臺階哪個更陡?你是怎么判斷的?圖(1) 圖(2)[點撥]可將這兩個臺階抽象地看成兩個三角形答:圖 的臺階更陡,理由 二、探索活動1、思考與探索一:除了用臺階的傾斜角度大小外,還可以如何描述臺階的傾斜程度呢?① 可通過測量BC與AC的長度,② 再算出它們的比,來說明臺階的傾斜程度。(思考:BC與AC長度的比與臺階的傾斜程度有何關系?)答:_________________.③ 討論:你還可以用其它什么方法?能說出你的理由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思考與探索二:

  • 統(tǒng)編版二年級語文上第1課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教案

    統(tǒng)編版二年級語文上第1課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教案

    《小蝌蚪找媽媽》是統(tǒng)編版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一篇富有童趣的課文。課文以淺顯的文字生動地描寫了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同時向學生敘述了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從教材編排看,課文中人物角色較多,語言生動趣味性強,是進行朗讀訓練的典型教材:從教材結構看,課文二三四自然段段落相仿,也是進行學法指導的最佳范例。課文中的動詞用得巧,增強了表達效果。課文3幅插圖,分別畫的是第二至五自然段的內容,不僅生動地展現出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而且有序地呈現出蝌蚪的變化過程:長出后腿--長出前腿--尾巴不見了。插圖畫面色彩鮮艷,形象活潑生動,極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1.認識“塘、腦”等14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教”,會寫“兩、哪”10個生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3.結合課文內容,借助課文圖片,按順序說清楚小蝌蚪成長的變化過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動探索的精神,增強閱讀科學童話的興趣。4.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蟲的能手,是莊稼的好朋友,樹立保護青蛙的意識。 1.教學重點:能分角色朗讀課文,借助圖片、表示時間變化的句子、表示動作的詞語,了解課文內容。2.教學難點:能按順序說清楚小蝌蚪成長的變化過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動探索的精神,增強閱讀科學童話的興趣。 2課時

  • 統(tǒng)編版二年級語文上第2課我是什么教學設計教案

    統(tǒng)編版二年級語文上第2課我是什么教學設計教案

    《小蝌蚪找媽媽》是統(tǒng)編版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一篇寓水的知識于趣味故事中的科學童話。課文采用擬人手法,以第一人稱“我”的敘述方式,生動形象地介紹了自然界中水的變化及其利與害。課文用詞準確、語言優(yōu)美、想象豐富,把知識性、科學性融于趣味性之中,文中多處運用短長句的方式寫出了語言的節(jié)奏感,擬人化的詞句增強了畫面感,充滿情趣。比如“有時候……有時候……”“落”“打”“飄”體現了用詞準確、嚴謹的特點。教學時以學生為主體,讓每個人有嘗試的機會和自主選擇的權利。力求采用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探究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相互啟發(fā),拓展思路,分享學習之樂。讓學生在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氛圍中始終處于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tài),變“被動地學”為“主動地學”。 ·教學目標· 1.認識“曬、極”等15個生字,會寫“變、極”等10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沒”。掌握“天空、傍晚”等詞語。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簡單說說水的變化過程。3.了解氣候常識,知道汽、云、雨、冰雹和雪都是水的不同形態(tài)。知道水的利與害。4.通過學習,讓學生知道只有合理地利用水資源才能造福人類的道理,樹立環(huán)保意識,激發(fā)學生探究科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簡單說出水的變化過程,體會“落、打、飄”用詞的準確,并能仿照說句子。2.教學難點:了解氣候常識,知道汽、云、雨、冰雹和雪都是水的不同形態(tài)。知道水的利與害。

  • 統(tǒng)編版二年級語文上識字2樹之歌教學設計教案

    統(tǒng)編版二年級語文上識字2樹之歌教學設計教案

    《樹之歌》是統(tǒng)編版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識字課文。介紹樹木特征的歸類識字歌,描寫了楊樹、榕樹、梧桐樹……等11種樹木,表現了大自然樹木種類的豐富。課文安排了一組“木”字旁歸類識字。把樹木的名稱集中在一首詩歌中,讓學生在感受美麗景色、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時,認識事物,認識表示樹木的漢字,感知不同樹木的名稱。教學的過程中可引導學生在誦讀文本的同時,體現多樣的識字形式,要將識字教學與閱讀文本有機融合, 在反復的讀書體會中,引導學生發(fā)現漢字規(guī)律,運用形聲字形旁表義、聲旁表音的特點歸類識字,并鼓勵學生運用已經掌握的方法自主識字。 1.認識“梧、桐”等15個生字,會寫“楊、壯”等10個生字。學會運用形聲字的特點自主識字。2.正確、流利地朗讀兒歌,并背誦全文。3.通過看圖和讀兒歌,初步了解11種樹木的基本特點。積累與樹木有關的語句。4.引導學生學會觀察身邊的事物,樹立愛護花草樹木的意識。 1.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利用形聲字特點掌握木字旁的8個生字。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了解不同樹木的特點。2.教學難點:能按掌握形聲字的構字特點,了解11種樹木的基本特點。積累與樹木有關的語句。能背誦課文。 2課時

  • 統(tǒng)編版二年級語文上識字1場景歌教學設計教案

    統(tǒng)編版二年級語文上識字1場景歌教學設計教案

    《場景歌》是統(tǒng)編版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識字課文。這是一組數量詞歸類識字。把數量詞分類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圖畫之中,讓學生在感受美麗景色、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時,認識事物,認識表示事物的漢字,初步感知不同事物數量詞的表達方式。全文共五節(jié)。第一節(jié)是一幅大海風景圖。第二節(jié)是一幅山村田園風光圖。第三節(jié)是一幅公園景色圖。第四幅是少先隊員活動的場面。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采用各種各樣的方法,讓學生自己認字,朗讀。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結合圖片和上下文,欣賞美麗景色,感受美好生活,同時認識事物,初步感知不同事物數量詞的表達方式。 1.認識“帆、艘”等10個生字,會寫“處、園”等10個生字。2.正確朗讀課文。初步感受場景展示的美麗景色,了解不同事物數量詞的不同的表達。3.選擇照片或圖畫,仿照課文,學習用數量詞表達生活中的事物。4.培養(yǎng)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1.教學重點:會認、會寫課文相關生字。正確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初步感受場景展示的美麗景色,了解不同事物量詞的不同表達。2.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學習用數量詞表達生活中的事物。 2課時

  • 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第12課總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學設計教案

    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第12課總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學設計教案

    《總也倒不了的老屋》是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篇課文。課文主要描寫了老屋幫助了很多人,為他們遮風擋雨的故事,贊揚了老屋的愛心和他的善良品質。本課的重點是通過感情朗讀,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體會老屋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質。本課的難點是學習預測故事,續(xù)編故事。課文用反復的手法推進情節(jié)的發(fā)展,各部分情節(jié)具有相似性,教學過程中可引導學生關注相關內容,這也可以為學生預測故事的發(fā)展提供方法上的引領,尤其是對老屋和小動物的語言、動作和心理等細節(jié)描寫的相似為學生提供預測的依據。 1.會認“暴、湊”等6個生字,會寫“準、備”13個生字,理解“準備、偶爾”等詞語。2.能試著一邊讀一邊預測故事的情節(jié)發(fā)展。3.能根據題目、插圖和故事內容中的線索,結合生活經驗和常識進行故事情節(jié)的預測,培養(yǎng)閱讀興趣。4.初步體會預測的好處和樂趣,學習老屋善良的品質。 1.教學重點:培養(yǎng)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能試著一邊讀一邊預測故事的情節(jié)發(fā)展。2.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初步掌握通過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方向,預測故事結局的方法。 2課時

  • 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第19課海濱小城教學設計教案

    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第19課海濱小城教學設計教案

    《海濱小城》《海濱小城》是一篇寫景的美文。作者按由遠及近的順序,分別描繪了海天遠景圖、海上日出圖、漁船歸來沙灘圖、小城庭院圖、小城公園圖、小城街道圖。作者正是用這一幅幅的畫面,抓住其中景物的特點,展現了海濱小城的美麗景色。本課在語言表達上也很有特點。作者運用“棕色、白色、灰色金黃色”等一系列表示顏色的詞語,寫出了海濱之美;以總起句的方式概括了小城庭院、公園、街道的特點。在教學中,要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將學生帶入文字勾勒的畫面,從而了解課文寫了海濱小城的哪些景象,以及這些景色的特點,體會總起句的作用,進而積累語言,仿照課文練習表達。選編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是加強學生自主閱讀實踐活動,加強對寫景狀物這一類文章特點的感悟,進一步學習抓住事物特點、按空間變換順序記敘的表達方法。 1.認識本課“濱、鷗”等11個生字,正確認讀多音字“臂”,會寫“灰、漁”等13個生字,會寫“海濱、街道”等16個詞語。2.結合插圖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了解課文描寫的主要景物及其樣子。3.能找出第4~6自然段的關鍵語句,借助關鍵語句理解段落的意思。4.體會作者熱愛家鄉(xiāng)的感情,增強環(huán)境保護意識。 1.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海濱小城的美麗的場景及其特點,從中體會作者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2.教學難點:能通過學習課文,體會作者熱愛家鄉(xiāng)的感情,增強環(huán)境保護意識。 2課時

  • 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第15課搭船的鳥教學設計教案

    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第15課搭船的鳥教學設計教案

    本單元的主題是留心觀察。本單元也是本套教材中第一次出現的習作單元,這種單元自成體系。教材力圖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觀察周圍的人、事、景物,感受作者留心觀察的細致,體會細致觀察的好處?!洞畲镍B》是一篇內容淺顯而富有童趣的文章,本文以一個孩子的口氣寫了他在大自然中認識翠鳥的過程,記錄了“我”旅途中的觀察所得。既觀察了旅途中聽到的雨聲,也觀察了翠鳥的外貌和捕魚時的動作。題目一個“搭”字使鳥兒具有了靈性,體現了鳥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諧。 1.認識“父、鸚、鵡、悄”等4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啦”,會寫“搭、親”等13個生字,會寫“母親、外祖父”等11個詞語。2.整體把握文章的意思,理解題意。3.通過描寫翠鳥的語句,了解“我”對翠鳥的外貌、動作所作的觀察,感受作者觀察的細致,初步體會留心觀察的好處。4.在學習作者細致觀察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1.教學重點:整體把握文章的意思,理解題意。通過描寫翠鳥的語句,了解“我”對翠鳥的外貌、動作所作的觀察,感受作者觀察的細致,初步體會留心觀察的好處。2.教學難點:在學習作者細致觀察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2課時

  • 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第16課金色的草地教學設計教案

    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上第16課金色的草地教學設計教案

    《金色的草地》是第五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是一篇精讀寫作課文,本單元的語文元素是 “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本組單元只有兩課,第二課明確了本課主要的學習內容,學會觀察并運用作者的觀察方法寫出自己的觀察。課文先講兄弟兩個在住處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盡情玩耍的情景,使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帶給他們的快樂。課文接著寫了“我”無意中發(fā)現草地的顏色在不同的時間是不一樣的;再仔細觀察,又發(fā)現了草地顏色變化的原因。最后作者總結全文,可愛的草地和有趣的蒲公英給他們生活帶來了快樂,還給他們帶來了探索發(fā)現的喜悅。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會認“蒲、英”6個生字,會寫“盛、耍等13個生字。會寫“窗前、蒲公英”等13個詞語。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草地顏色的變化情況及原因。3.品讀感悟,體會“我”觀察的細致,引導學生體會文中“我”對蒲公英的感情變化。4.能自己觀察某一種動物、植物或一處場景的變化情況并和同學們交流。 1.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了解草地顏色的變化情況及原因。品讀感悟,體會“我”觀察的細致,引導學生體會文中“我”對蒲公英的感情變化。2.教學難點:能自己觀察某一種動物、植物或一處場景的變化情況并和同學們交流。 2課時

上一頁123...101112131415161718192021下一頁
提供各類高質量Word文檔下載,PPT模板下載,PPT背景圖片下載,免費ppt模板下載,ppt特效動畫,PPT模板免費下載,專注素材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