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各類精美PPT模板下載
當前位置:首頁 > Word文檔 >

《生命只有一次,安全銘記心中》說課稿

  • 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沁園春·雪》說課稿

    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沁園春·雪》說課稿

    一、說教材《沁園春雪》編排在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居單元之首。根據課標要求“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景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教材自身特點,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為:教學目標:1、多樣朗讀加深理解詞所描寫的意境,培養(yǎng)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2、引導學生品味詞的準確,精練的語言魅力,發(fā)展學生形象思維能力3、引導學生領會詞贊美祖國壯麗河山和無產階級革命英雄主義的感情。重難點:詞上闋寫景是下闕評古頌今的基礎,起鋪墊作用,因而定為教學重點;下闋評古是為了頌今——這是作者立意之所在,對初中學生來說,在理解上有一定難度,定為教學難點。

  • 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創(chuàng)造宣言》說課稿

    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創(chuàng)造宣言》說課稿

    一、說教材《創(chuàng)造宣言》是人教版第五單元的一篇文章?!秳?chuàng)造宣言》這篇文章告訴讀者:只要你堅定信念,有勇氣,有智慧.人人都能創(chuàng)造。作為語文教師,不僅要重視語文的工具性,還要關注人文性,所以語文課堂對學生的知識能力及情感的培養(yǎng)都是不可忽視的。因而我將《創(chuàng)造宣言》的教學目標定為:1、了解演講詞(駁論文)的文體特點;2、品味語言,感悟“創(chuàng)造”,體會作者情感;3、樹立創(chuàng)造意識,培養(yǎng)敢于創(chuàng)造的精神;教學重點:感悟“創(chuàng)造”,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學難點:掌握駁論文的結構特點。二、說教法和學法教師作為教材和課堂的自由的研究主體,應最大限度地使課堂面向全體學生,最大限度地開發(fā)學生的潛能,提高課堂效率。于是,在教學中,我遵循“以人為本”理念,我嘗試運用“問題點撥·自主探究”的語教學模式。提出一些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發(fā)言、討論等。

  • 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行路難》說課稿

    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行路難》說課稿

    一、說教材1.教材的地位極其作用《行路難(其一)》是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首詩,是詩人李白離開長安時的心情抒懷。詩人借樂府古題《行路難》抒發(fā)了自己的苦悶、悲憤以及仍執(zhí)著追求理想的強烈自信。因此,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對于培養(yǎng)學生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意義重大。2.學情分析《行路難》這首詩最大的特點是感情波瀾起伏,跌宕變化,詩人的情感時而失落苦悶,時而充滿希望,其中適當運用長短句、感嘆句,使詩歌的感染力倍增!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由于九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人生經歷,因此在體會詩歌感情之后,讓學生自主交流自己的人生經歷,并談談收獲,對于學生更好的理解本詩作用極大!3.學習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我將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設置為:

  • 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懷疑與學問》說課稿

    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懷疑與學問》說課稿

    四、說學法當今時代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現代教育面臨的嚴峻挑戰(zhàn)憶不僅是如何受使受教者學到知識,而且更重要的是使他們“學會學習”。正如埃德加、富爾所說:“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授魚”不如“學漁”說的也是同樣的道理,因此如何教會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使他們終身受益至關重要。鑒于此,本文學生學習采用批注法、討論法,讓學生主動參與,互相學習,形成整體效應,通過競賽激發(fā)學習興趣,同時強調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提但養(yǎng)成使用工具書的習慣,提倡“不動筆墨不讀書”,讓學生養(yǎng)成圈點勾畫的讀書習慣。五、說教程本文我設計的教學程序是“搶答激趣—導學定標—速讀感知—填圖導讀—競賽精讀—聯系生活—反饋檢測—知識遷移—歸納總結”。這一教學程序讓學生從感知教材、理解教材、鞏固知識到應用知識,成螺旋型上升,符合科學的學習方法,符合循序漸進原則。

  • 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你是人間的四月天》說課稿

    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你是人間的四月天》說課稿

    三、說教學目標基于以上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我在研讀新課的要求,閱讀文學作品時也有著情感體驗說感知文章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從三維目標三方面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1.了解作者的生平與新月派詩歌“三美”主張,把握詩歌內容2.通過誦讀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多角度體會詩歌的語言美,這也是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3,理解作者隱藏在文字下深沉的母愛,體會生命的美好。四、說教法學法教學的目的所在,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教是為了不教,學是為了會學,教學中理應靈活處理多種教學方法,因此,我將多媒體輔助教學法、提問法,點撥法的教法與學生誦讀品味法、圈點勾畫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的學法結合起來,以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我的叔叔于勒》說課稿

    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我的叔叔于勒》說課稿

    (六)聯系實際,在文本體驗中獲得啟發(fā)。問題設計:在上面的討論中,我們對菲利普夫婦的認識更全面了。他們都生活在資本主義社會,那么,現實生活中有菲利普夫婦這樣的人嗎?你家有于勒這樣生活困頓的親戚嗎?你的身邊有需要幫助的人嗎?你是怎么對待他們的?(多媒體出示問題)這一組問題很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設計的目的在于教學生學會思考,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金錢觀,不要被現實的金錢關系所異化,不要失去對人的真誠的愛心和同情。這樣學校教育的德育目的就達到了。(七)拓展延伸,培養(yǎng)想像力。以“五年后,門鈴響了,我去開門,發(fā)現正是于勒叔叔……”為開頭,試寫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對于這樣的一個意外,家人是如何表現,又是如何應對的呢?)

  • 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三顧茅廬》說課稿

    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三顧茅廬》說課稿

    至此,教師可以明確:對劉備形象的塑造采用的手法以語言、動作描寫為主,表現了劉備寬宏的氣度和禮賢下士的品質,以及他興復漢室的誠摯之心。那還有哪些是“為輔”的呢?還要引導學生關注小說情節(jié)中關、張二人的作用。我提出這樣的討論問題:“同去邀請諸葛亮,面對這些波折,關張二人有怎樣的言行呢?這樣刻畫關張二人有什么作用?”我們看文中的關、張二人的言行。第一次請諸葛亮不遇,劉備與崔州平,聊了很長時間,張飛抱怨劉備“閑談許久”,并無他言;第二次去隆中張飛抱怨天冷;第三次連關羽都覺得過分,認為那諸葛亮不過徒有虛名,不敢見而已。認為劉備禮遇太過了。張飛更直接,干脆我拿個麻繩把他捆來算了。這些言行,從側面更顯出劉備非凡的識人智慧。教師可以總結,通過與關羽、張飛二人對諸葛亮態(tài)度的對比,側面烘托了劉備善識人才,渴求賢才的特點。

  • 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談創(chuàng)造性思維》說課稿

    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談創(chuàng)造性思維》說課稿

    《談創(chuàng)造性思維》作者是美國著名的實業(yè)家羅迦·費·因格。文章聚焦創(chuàng)造性思維,談如何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人才的問題。文章先用四個圖形引出“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觀點,然后層層推進,提出“不滿足于一個答案,不放棄探求”的重要性,以及創(chuàng)造性思維必備的要素;最后得出結論:任何人都有可能成為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人。2、教學設想與教學目標本文不拘泥于傳統(tǒng)的思維方式,獨辟蹊徑,大膽創(chuàng)新,富于思辨色彩。教學本文,首先應該幫助學生了解議論文的文體特征,明確議論文中論點、論據、論證三者之間的關系;其次,引導學生理解本文的中心論點,理清本文圍繞中心論點逐層展開論述的論證思路,并通過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斷;第三,把握本文的論證方式及其運用事實論證的寫法,品味文中設問句的表達效果,培養(yǎng)學生的議論文閱讀能力;最后,激發(fā)創(chuàng)造的火花,展開創(chuàng)造的魅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 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我愛這土地》說課稿

    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我愛這土地》說課稿

    本課特點:《我愛這土地》作于1938年10月,當時國難當頭,飽經滄桑的祖國,又一次遭受日寇鐵蹄的踐踏,作為詩人的艾青,歌唱祖國,歌唱土地,抒發(fā)了那個時代華夏兒女的共同心聲,編者把它安排到第一單元,其導引作用和顯著地位可見一斑。2.在學情方面:授課對象是九年級學生,他們在初一時已學過多首中外現代詩歌,對詩歌有一定的閱讀經驗,但詩歌跳躍性、凝練性均很強,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基于以上四個方面的考慮,我把本課目標設定為:(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讀出重音和韻律,并能熟讀成誦;(2)能找到詩歌的主要意象,說出土地的象征意義及作品表達的情感;(3)能學會知人論世的解讀詩歌的方法,認同詩人熾烈的愛國情感。3.教學重點:根據新課標中要求以及本課文體的特點,我將本課的重點確定為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達到當堂成誦。

  • 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水調歌頭》說課稿

    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水調歌頭》說課稿

    1.對本節(jié)教材進行分析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人教版初中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是文言文和古詩詞單元,著重培養(yǎng)學生在大致讀懂課文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體驗評價作品的思想內容,了解古人寫景、敘事、議論的特色、同時積累文言詞語,增強語感。學生在以往的學習之中,有一定的古詩詞學習基礎,將為本節(jié)的學習起著鋪墊作用。本節(jié)內容是在初中詩詞整體的學習中,占據重要地位。更為今后學習蘇軾的文章打下基礎。2.學情分析學生在前兩的學習中已持續(xù)的詩詞訓練,因此學生對本文的解讀并不是很難。教育教學目標:根據上述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制定如下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了解關于蘇軾的文學常識,本文的寫作背景,積累實詞(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朗讀詩歌的能力和利用寫作背景分析詩歌主旨和表達思想感情的能力(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曠達的胸襟和健康樂觀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重點,難點以及確定依據:本著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結合自己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本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

  • 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鄉(xiāng)愁》說課稿

    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鄉(xiāng)愁》說課稿

    《鄉(xiāng)愁》是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課文,這是一首現代詩歌,對于詩歌的學習,九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蔽蚁胪ㄟ^這節(jié)課,進一步鞏固和提高學生詩歌朗讀能力;培養(yǎng)學生賞析詩歌意境的能力;掌握用具體意象表達情感的手法。下面我從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設計理念三個方面進行說課。一、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學會找出現代詩歌中的意象,并通過品讀語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2.能力目標:能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培養(yǎng)學生體會詩歌意境美的能力。3.情感目標:讓學生體會作者由故鄉(xiāng)之思上升到家國之思的情感,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4.教學重點:能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賞析詩歌的意境。5.教學難點:學習詩歌借助具體意象來表達情感的表現手法。

  •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分草莓》說課稿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分草莓》說課稿

    二、說教學目標:1、探索有余數除法的試商方法,讓學生再探索、練習中積累有余數除法的試商經驗。2、運用有余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聯系生活實際解決簡單的問題,體驗成功的喜悅。三、說教學重難點:1、讓學生經歷試商的過程,積累試商的經驗,逐步達到熟練程度。2、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試商方法。體會余數要比除數小。四、說教學方法:探究、自主合作交流。五、說教具:課件、六、說教學過程:由于二年級學生,他們活潑好動,爭強好勝,想象豐富,求知欲旺盛;學習責任感不斷增強,但學習往往從興趣出發(fā);他們注意力不穩(wěn)定、不持久,無意注意占主導地位,缺乏獨立思考能力,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干擾。因此,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幫助他們逐步樹立自信、自尊、自律等積極心態(tài),是他們通過思考,提高自我認知能力,自我控制能力,這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基礎,也是教師需努力和強化之處。下面我將詳細說說我的教學過程:

  •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認識角》說課稿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認識角》說課稿

    二、學情分析對于學生來說,在認識角之前,已經具備了有關角的感性經驗。但是,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是以具體的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能力較低。這部分內容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比較抽象,接受起來較為困難。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認識角,形成角的表象。我設計了一些貼近學生生活的數學活動,讓孩子在實踐活動中經過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去認識角,發(fā)現角,從而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角。三、教學目標及重難點依據《課標》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及年齡特征,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1、結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處處有角,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2、通過摸一摸、找一找、搭一搭、畫一畫、比一比等活動讓學生直觀地認識角,感受角的大小。

  •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分物游戲》說課稿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分物游戲》說課稿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分物游戲》。下面我將從3個方面來闡述我對本節(jié)課的理解與設計?!菊f教材】《分物游戲》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內容,屬于數與代數領域的有關內容。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初步了解乘法的意義,會用2-5的乘法口訣口算表內乘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且為學生今后認識除法和分數打下扎實的基礎。教材提出了3個問題,引導學生一步步加深對“平均分”的理解,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問題1:分桃子:讓學生感受分法的多樣性,同時感受到“每份一樣多”的方法最公平;問題2:分蘿卜:讓學生體會平均分分法的多樣性與結果的一致性,體會平均分的意義。問題3:分骨頭:體會平均分的過程并嘗試用畫圖的方法表示平均分的過程與結果。本節(jié)課以實際操作為主要教學方式,讓學生在操作中逐漸理解“平均分”的意義。

  •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買球》說課稿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買球》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1、內容、地位、作用《買球》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三冊第七單元第76—77頁的內容,本課知識是在已經掌握了2—7乘法口訣的基礎上來學習的。學生已經有了編制口訣的基礎,教材在口訣的引入和解決問題時設計了買足球、買藍球的情境,讓學生結合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得出8、9的乘法口訣。在8和9的乘法口訣中,沒學過的口訣只有3句,教材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的兩個問題都是針對還沒有學過的口訣提出的。這部分知識是為學生以后學習乘法、除法打基礎的。2、教學目標:根據數學新課程標準及本課教材的特點,確定教學目標如下:(1)讓學生經歷編制8,9乘法口訣的過程,在探索中掌握8,9的乘法口訣。(2)能正確運用8,9的乘法口訣解決實際問題。(3)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合作意識,體驗算法的多樣化和學習數學的樂趣。3、教學重點、難點重點:掌握8、9的乘法口訣。難點:發(fā)現8、9乘法口訣的規(guī)律,探索適合自己記憶的方法。

  •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做家務》說課稿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做家務》說課稿

    一、說教材我今天執(zhí)教的《做家務》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三冊第四單元的。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乘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是學生編寫乘法口訣的開端。這部分把乘法口訣以及它的意義結合在一起,有利于學生理解口訣的結構。教材讓學生參加編口訣的活動,體會編口訣的方法,逐步學會編乘法口訣,在編寫口訣的過程中知道一些探索知識的方法,提高學習數學的能力和積極性。乘法口訣是小學階段的一個重要基礎知識,是學生必須練好的基本技能之一,是以后學習多位數乘、除法必備的知識。教學目標:1、結合“擺筷子”的具體情境,經歷編制2的乘法口訣的過程,進一步體會編制乘法口訣的方法。2、掌握2的乘法口訣,會用已學過的乘法口訣進行乘法計算,掌握并能夠熟練地運用。從而去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租船》說課稿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租船》說課稿

    3、教學目標:(1)能靈活運用有余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yǎng)應用意識。(2)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3)通過合理解決實際問題體驗成功的喜悅。4、教學重點:解決有關“有余數除法問題”的簡單實際問題。5、教學難點:靈活處理有余數除法中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的對余數的“取”與“舍”的問題,即對于商的“進1法”和“去尾法”。【教法學法】教法:整個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主,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服務者,知識的引路人,在教學設計中,正確理解新教材,抓住新教材特點,進行有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通過師生互動教學,引導學生運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提高參與探索的欲望。學法:1、指導“探索實踐”。讓學生在探索、研究活動中感悟根據實際情況而定的對于商的“進1法”和“去尾法”。2、引導“思”鼓勵“問”。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勇于思考,大膽質疑,不斷創(chuàng)新。

  •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0×5=?》說課稿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0×5=?》說課稿

    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0×5=?》。教材分析:《0×5=?》是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二個內容。學生先學習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然后再發(fā)現有關0的乘法規(guī)律的基礎上學習因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乘法,最后學習連乘?!?×5=?》這部分內容比較抽象,因為一個數和0相乘得0,學生不易理解,容易和加法混淆,乘積怎樣寫也容易出現錯誤;幾乘0得0后,很容易忘記加進位上來的數。為了分散難點,教材把一個因數中間有0和一個因數末尾有0的乘法安排在學生學會了一位數乘二、三位數的一般運算方法之后進行講練,這樣可使難點分散,便于學生集中精力學習在乘的過程中,0的具體處理方法。學習《0×5=?》,有利于學生完整地掌握整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并為以后進一步學習連乘乃至于學習小數乘法打好基礎。

  •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乘火車》說課稿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乘火車》說課稿

    一、說教材1、教學內容《乘火車》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P39頁內容。2、教材分析本節(jié)課的內容是"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連續(xù)進位)"的乘法,這是一堂計算課。它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進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jié)課內容既是前面所學內容的擴展,又是學習后繼知識“有關0的乘法”的重要基礎。3、學情分析:在新課程沐浴下成長的三年級學生,在靈活開放的課堂中,已基本養(yǎng)成了合作、探索的學習方式,能夠熟練地掌握兩位數乘一位數(連續(xù)進位)的計算方法,并且在計算的靈活性、策略性上能有明顯的提高。學生們的好奇、好勝是教學的大好契機。4、教學目標知識目標:探索并掌握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連續(xù)進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進行計算。

  •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存零用錢》說課稿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存零用錢》說課稿

    教學目標1.結合“存零用錢買書”的具體生活情境,探索沒有進位或退位的小數加減法的算理和算法。2.通過交流活動,讓全體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3.經過探索活動,使學生能用小數加減法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教學重點小數的加減法。教學難點1.小數加減法的算理和算法的掌握。2.運用小數加減法解決生活上的問題。教學過程一、復習鞏固1.填空。(1)5.9元=元角=角(2)3.3元=元角=角2.列豎式計算。25+1146-48124-23103+28二、講授新課1.教學例題。(1)出示題目。(2)說說獲得的信息,提出問題:一共花了多少元?(3)想一想,應該用什么方法解答。列式:3.2元+11.5元=元(4)探索算理和算法。1)估一估:大約有多少元?2)讓學生各自獨立探索計算方法。第一種:把元化成角來計算。

上一頁123...105106107108109110111112113114115116下一頁
提供各類高質量Word文檔下載,PPT模板下載,PPT背景圖片下載,免費ppt模板下載,ppt特效動畫,PPT模板免費下載,專注素材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