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當截面與軸截面平行時,得到的截面的形狀為長方形;當截面與軸截面斜交時,得到的截面的形狀是橢圓;當截面與軸截面垂直時,得到的截面的形狀是圓,所以截面的形狀不可能是三角形.故選A.方法總結:用平面去截圓柱時,常見的截面有圓、橢圓、長方形、類似于梯形、類似于拱形等.探究點三:截圓錐問題一豎直平面經(jīng)過圓錐的頂點截圓錐,所得到的截面形狀與下圖中相同的是()解析:經(jīng)過圓錐頂點的平面與圓錐的側(cè)面和底面截得的都是一條線.如圖,由圖可知得到的截面是一個等腰三角形.故選B.方法總結:用平面去截圓錐,截面的形狀可能是三角形、圓、橢圓等.三、板書設計教學過程中,強調(diào)學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經(jīng)歷操作、抽象、歸納、積累等思維過程,從中獲得數(shù)學知識與技能,發(fā)展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同時升華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例3]、用一個平面去截一個幾何體,截面形狀有圓、三角形,那么這個幾何體可能是_________。四、鞏固強化:1、一個正方體的截面不可能是( )A、三角形 B、梯形 C、五邊形 D、七邊形2、用一個平面去截五棱柱,邊數(shù)最多的截面是_______形.3*、用一個平面去截幾何體,若截面是三角形,這個幾何體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一個平面截一個幾何體,如果截面是圓,你能想象出原來的幾何體可能是什么嗎?如虹截面是三角形呢?5*、如果用一個平面截一個正方體的一個角,剩下的幾何體有幾個頂點、幾條棱、幾個面?6*、幾何體中的圓臺、棱錐都是課外介紹的,所以我們就在這個欄目里繼續(xù)為大家介紹這兩種幾何體的截面.(1)圓臺用平面截圓臺,截面形狀會有_____和_______這兩種較特殊圖形,截法如下:
小明說:“我姐姐今年的年齡是我去年的年齡的2倍少6,”已知姐姐今年20歲,問小明今年幾歲?若取小明今年為x歲,則依據(jù)下面的等量關系式列方程:姐姐今年的年齡=小明去年年齡的2倍-6.得2(x-1)-6=20.例5解方程-3(x+1)=9總結:根據(jù)乘法分配律和去括號法則(括號前面是“+”號,把“+”號和括號去掉,括號內(nèi)各項都不改變符號;括號前面是“-”號,把“-”號和括號去掉,括號內(nèi)各項都改變符號)去括號時要注意:1、 不要漏乘括號內(nèi)的任何一項;2、若括號前面是“-”號,記住去括號后括號內(nèi)各項都變號.習題訓練:解方程,如課本P122練一練1,P113練一練2等.思維拓展,解簡單的應用題,如課本P123練一練3或補充一些題,如含小括號、中括號、大括號的方程(這方面課本安排幾乎沒有,只限淺顯問題,教師不必深究)
1、突出問題的應用意識.教師首先用一個學生感興趣的實際問題引人課題,然后運用算術的方法給出解答。在各環(huán)節(jié)的安排上都設計成一個個的問題,使學生能圍繞問題展開思考、討論,進行學習.2、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意識.本設計中,教師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的地位:讓學生通過對列算式與列方程的比較,分別歸納出它們的特點,從而感受到從算術方法到代數(shù)方法是數(shù)學的進步;讓學生通過合作與交流,得出問題的不同解答方法;讓學生對一節(jié)課的學習內(nèi)容、方法、注意點等進行歸納.3、體現(xiàn)學生思維的層次性.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嘗試用算術方法解決間題,然后再逐步引導學生列出含未知數(shù)的式子,尋找相等關系列出方程.在尋找相等關系、設未知數(shù)及作業(yè)的布置等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都注意了學生思維的層次性.4、滲透建模的思想.把實際間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用方程形式表示出來,就是建立一種數(shù)學模型,教師有意識地按設未知數(shù)、列方程等步驟組織學生學習,就是培養(yǎng)學生由實際問題抽象出方程模型的能力.
兩道例題,第一道題師生共同分析,第二道題學生自己分析。部分學生在運用方程解答問題時,等量關系的尋找還是有困難,規(guī)范解題不夠合理,仍需在作業(yè)過程中教師給予適當?shù)闹笇?。四、課堂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有關打折銷售的知識,其實類似的問題我們小學也遇到過,今天在分析實際問題時又用到了列表法,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談談你在知識方面的收獲。提示學生通過對《日歷中的方程》《我變高了》以及本節(jié)《打折銷售》學習還有以往經(jīng)驗,讓學生分組討論,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步驟是什么?目的: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方程的作用,這里教師又提到學生的小學學習,目的是想提示學生,將今天的方程解法與小學學過的算術方法相對比。此活動的目的是使學生不再處于被動狀態(tài),而成為積極的發(fā)現(xiàn)者。
解析:可以根據(jù)線段的定義寫出所有的線段即可得解;也可以先找出端點的個數(shù),然后利用公式n(n-1)2進行計算.方法一:圖中線段有:AB、AC、AD、AE、BC、BD、BE、CD、CE、DE;共4+3+2+1=10條;方法二:共有A、B、C、D、E五個端點,則線段的條數(shù)為5×(5-1)2=10條.故選C.方法總結:找線段時要按照一定的順序做到不重不漏,若利用公式計算時則更加簡便準確.【類型四】 線段、射線和直線的應用由鄭州到北京的某一次往返列車,運行途中??康能囌疽来问牵亨嵵荨_封——商丘——菏澤——聊城——任丘——北京,那么要為這次列車制作的火車票有()A.6種 B.12種C.21種 D.42種解析:從鄭州出發(fā)要經(jīng)過6個車站,所以要制作6種車票;從開封出發(fā)要經(jīng)過5個車站,所以要制作5種車票;從商丘出發(fā)要經(jīng)過4個車站,所以要制作4種車票;從菏澤出發(fā)要經(jīng)過3個車站,所以要制作3種車票;從聊城出發(fā)要經(jīng)過2個車站,所以要制作2種車票;從任丘出發(fā)要經(jīng)過1個車站,所以要制作1種車票.再考慮是往返列車,起點與終點不同,則車票不同,乘以2即可.即共需制作的車票數(shù)為:2×(6+5+4+3+2+1)=2×21=42種.故選D.
某文具店一支鉛筆的售價為1.2元,一支圓珠筆的售價為2元.該店在“6·1兒童節(jié)”舉行文具優(yōu)惠售賣活動,鉛筆按原價打8折出售,圓珠筆按原價打9折出售,結果兩種筆共賣出60支,賣得金額87元.若設鉛筆賣出x支,則依題意可列得的一元一次方程為( )A.1.2×0.8x+2×0.9(60+x)=87B.1.2×0.8x+2×0.9(60-x)=87C.2×0.9x+1.2×0.8(60+x)=87D.2×0.9x+1.2×0.8(60-x)=87解析:設鉛筆賣出x支,根據(jù)“鉛筆按原價打8折出售,圓珠筆按原價打9折出售,結果兩種筆共賣出60支,賣得金額87元”,得出等量關系:x支鉛筆的售價+(60-x)支圓珠筆的售價=87,據(jù)此列出方程為1.2×0.8x+2×0.9(60-x)=87.故選B.方法總結:解題的關鍵是讀懂題意,設出未知數(shù),找到題目當中的等量關系,最后列方程.三、板書設計教學過程中,通過對多種實際問題情境的分析,感受方程作為刻畫現(xiàn)實世界有效模型的意義,通過觀察、歸納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使學生在分析實際問題情境的活動中體會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的密切聯(lián)系.
分析:(1)(2)用乘法的交換、結合律;(3)(4)用分配律,4.99寫成5-0.01學生板書完成,并說明根據(jù)什么?略例3、某校體育器材室共有60個籃球。一天課外活動,有3個班級分別計劃借籃球總數(shù)的 , 和 。請你算一算,這60個籃球夠借嗎?如果夠了,還多幾個籃球?如果不夠,還缺幾個?解:=60-30-20-15 =-5答:不夠借,還缺5個籃球。練習鞏固:第41頁1、2、7、探究活動 (1)如果2個數(shù)的積為負數(shù),那么這2個數(shù)中有幾個負數(shù)?如果3個數(shù)的積為負數(shù),那么這3個數(shù)中有幾個負數(shù)?4個數(shù)呢?5個數(shù)呢?6個數(shù)呢?有什么規(guī)律? (2)逆用分配律 第42頁 5、用簡便方法計算(三)課堂小結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大家學會了什么?本節(jié)課我們探討了有理數(shù)乘法的運算律及其應用.乘法的運算律有:乘法交換律:a×b=b×a;乘法結合律:(a×b)×c=a×(b×c);分配律:a×(b+c)=a×b+a×c.在有理數(shù)的運算中,靈活運用運算律可以簡化運算.(四)作業(yè):課本42頁作業(yè)題
用四舍五入法將下列各數(shù)按括號中的要求取近似數(shù).(1)0.6328(精確到0.01);(2)7.9122(精確到個位);(3)47155(精確到百位);(4)130.06(精確到0.1);(5)4602.15(精確到千位).解析:(1)把千分位上的數(shù)字2四舍五入即可;(2)把十分位上的數(shù)字9四舍五入即可;(3)先用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然后把十位上的數(shù)字5四舍五入即可;(4)把百分位上的數(shù)字6四舍五入即可;(5)先用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然后把百位上的數(shù)字6四舍五入即可.解:(1)0.6328≈0.63(精確到0.01);(2)7.9122≈8(精確到個位);(3)47155≈4.72×104(精確到百位);(4)130.06≈130.1(精確到0.1);(5)4602.15≈5×103(精確到千位).方法總結:按精確度找出要保留的最后一個數(shù)位,再按下一個數(shù)位上的數(shù)四舍五入即可.三、板書設計教學過程中,強調(diào)學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經(jīng)歷觀察、操作、歸納、積累等思維過程,從中獲得數(shù)學知識與技能,體驗教學活動的方法,發(fā)展推理能力,同時升華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掌握有理數(shù)混合運算的順序,并能熟練地進行有理數(shù)加、減、乘、除、乘方的混合運算.2.在運算過程中能合理地應用運算律簡化運算.一、情境導入在學完有理數(shù)的混合運算后,老師為了檢驗同學們的學習效果,出了下面這道題:計算-32+(-6)÷12×(-4).小明和小穎很快給出了答案.小明:-32+(-6)÷12×(-4)=-9+(-6)÷(-2)=-9+3=-6.小穎:-32+(-6)÷12×(-4)=-9+(-6)×2×(-4)=39.你能判斷出誰的計算正確嗎?二、合作探究探究點一:有理數(shù)的混合運算計算:(1)(-5)-(-5)×110÷110×(-5);(2)-1-{(-3)3-[3+23×(-112)]÷(-2)}.解析:(1)題是含有減法、乘法、除法的混合運算,運算時,一定要注意運算順序,尤其是本題中的乘除運算.要從左到右進行計算;(2)題有大括號、中括號,在運算時,可從里到外進行.注意要靈活掌握運算順序.
活動目的:通過兩個圖案設計,一個是讓學生獨立思考,借助于已經(jīng)學習的用尺規(guī)作線段和角來完成,對本節(jié)課的知識進一步鞏固應用;另一個是讓學生根據(jù)作圖步驟借助于尺規(guī)完成圖案,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幾何語言表達能力,并積累尺規(guī)作圖的活動經(jīng)驗。活動注意事項:根據(jù)課堂時間安排,可靈活進行處理,既可以作為本節(jié)課的實際應用,也可以作為課下的聯(lián)系拓廣,從而使得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學到有價值的數(shù)學。四、 教學設計反思1.利用現(xiàn)實情景引入新課,既能體現(xiàn)數(shù)學知識與客觀世界的良好結合,又能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和探求意識。而在了解基礎知識以后,將其進行一定的升華,也能使學生明白學以致用的道理、體會知識的漸進發(fā)展過程,增強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在整個探究過程中,怎樣團結協(xié)作、如何共同尋找解題的突破口,也是學生逐步提高的一個途徑。
一、 說教材 Firstly, let’s focus on theteaching material. It include 3 parts: teaching status、teachingaim、the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Now, I will talk about the analysis of teaching status: 1. 教學地位(體現(xiàn)教材的整合) The lesson is the first Unit of Module . It focuses on the topic of , and serves as a connectinglink between the preceding and the following unit. So we can see that it play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whole book. 2. 教學目標 (根據(jù)具體內(nèi)容定目標和要求) The main instructional aims of teaching English inprimary school is to cultivate pupils’ basic abilitiesof their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nd their good sense of the English language,so I design 3 aims:
二、學習新知1.正方形的定義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很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就是條件重復。這時我會引導學生從畫圖入手,提示他們:你能不能減少條件畫出正方形呢?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的觀點是正方形的定義不是唯一的。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總結,只要合理就加以肯定。比如當學生總結出:四個角都是直角,四條邊都相等的四邊形是正方形。這時可以提醒學生是不是一定要四條邊都相等,減少邊的條數(shù)可以畫出來嗎?角的個數(shù)可以減少嗎?鼓勵學生動手試一試。通過動手畫圖可以很容易的得到正方形的一個定義:三個角都是直角,一組鄰邊都相等的四邊形是正方形。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來完成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置。鼓勵學生利用現(xiàn)有的材料繼續(xù)構造正方形。從另一個角度總結正方形的定義。
1、通過同位之間互說座位位置,檢測知識目標2、3的達成效果。2、通過導學案上的探究一,檢測知識目標2、3的達成效果。 3、通過探究二,檢測知識目標1、3的達成效果。 4、通過課堂反饋,檢測總體教學目標的達成效果。本節(jié)課遵循分層施教的原則,以適應不同學生的發(fā)展與提高,針對學生回答問題本著多鼓勵、少批評的原則,具體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評價:1、通過學生獨立思考、參與小組交流和班級集體展示,教師課堂觀察學生的表現(xiàn),了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教師進行適時的反應評價,同時促進學生的自評與互評。2、通過設計課堂互說座位、探究一、二及達標檢測題,檢測學習目標達成情況,同時有利于學生完成對自己的評價。3.通過課后作業(yè),了解學生對本課時知識的掌握情況,同時又能檢測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完成教學反饋評價。
一、教材分析《十二章》是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課文。它選自于我國儒家經(jīng)典著作《論語》,在《語文課程標準》一書中明確指出:“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文化智慧”是語文教學的總目標之一。而這一目標的達成主要依靠對文言文的學習。本課涉及到的《論語》是一本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論的語錄體古藉,是我國古代文獻中的一部巨著,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chǎn),對我國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即使在今天,其精華部分依然為人們所效法。課文中所選的《十二章》,著重敘述了求知態(tài)度、學習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內(nèi)容。這三方面內(nèi)容均歸屬于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范疇。著名教育學家葉圣陶說過:“教育就是養(yǎng)成好習慣”。著名語言學家呂淑湘先生也曾說過:“在語文教學上主要的任務應該是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習慣”。因此,本文旨在讓學生深刻理解語言含義,并聯(lián)系生活實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深入養(yǎng)成教育。
一、說教材《天上的街市》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中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選編的六篇文章的共同特點是通過虛構的故事或景象曲折地反映現(xiàn)實,或鞭撻現(xiàn)實生活的丑惡,或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目的是通過這些富有想象力的故事,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想和想象的能力,引導學生憎惡假丑惡、向往真善美?!短焐系慕质小啡〔挠谖覈糯@煽椗膫髡f,通過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描繪了美妙的天街景象,抒發(fā)了詩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理想世界的追求。詩歌意境優(yōu)美,節(jié)奏舒緩,有著古典詩歌的韻味和意趣。新課程標準要求“從一個中心出發(fā),圍繞每一個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進行教學。根據(jù)單元課程目標、課程內(nèi)容特點、七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1.要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詩歌節(jié)奏和諧的特點。2.要讓學生理解詩中聯(lián)想和想象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想和想象的能力,這也是這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
這節(jié)課我是按“引入新課——講授新課——反饋練習——歸納總結”進行教學的。 1、引入新課:我先對布置的預習作業(yè)進行抽查并明確生字詞答案;然后以簡潔的話語引入新課,情境導入一年有四季,季季有特色。今天我們單表一下多姿的冬天。和學生一起欣賞燕京一帶冬天雪花,感受邊塞冬天的奇寒;東北的冬天,云南的冬天。引出素有“泉城”之稱的濟南,冬天又是怎樣的呢?今天,就讓我們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跡,到濟南去看一下冬天的景象,感受一下冬天的氣息。(這時用課件對作者及與課文有關的經(jīng)歷進行介紹) 2、講授新課:在講授前,讓學生帶著問題對課文進行朗讀,使學生感知課文,問題用課件打出如下: a、為什么說濟南是個“寶地”? b、濟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寫了三幅山景圖,還寫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點 (抓關鍵詞概括) ? 三幅山景圖之間有什么關系? 四幅景物圖你最喜歡哪一幅,為什么? c、文中滲透作者對濟南的冬天什么樣的感情?
各位老師、同學們: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世說新語》二則之《期行》。我將從教材分析、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等幾個方面來進行我的說課。一、教材分析(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世說新語》二則是語文出版社七年級上冊的文言課文?!蛾愄鹋c友期》是《世說新語》“方正”門中的,主要是寫陳太丘之子元方聰穎機智,懂禮識儀。文中 “無信”“無禮”二詞為全篇核心,可見作者的寫作目的是借“陳元方責客”來說明“信”和“禮”的重要性。告訴學生一個道理——人必須明禮誠信。(二)說教學目標根據(jù)本教材的結構和內(nèi)容分析,結合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A:積累文言詞語,疏通文意B:培養(yǎng)語感,培養(yǎng)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注重導入情節(jié)的創(chuàng)設,是興趣激發(fā)的一個重點,也是創(chuàng)設學習氛圍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因此在導入新課時,我會用富有感染力的話語吸引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具體設計:同學們,在我們的地球上生活著大量的動物,走進它們,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世界是那么的多姿多彩,富有情趣。在這一點上,法國的法布爾做得很好,與他一樣負有盛名的是奧地利的動物學家康拉德?勞倫茲,他曾經(jīng)獲得諾貝爾生理醫(yī)學獎,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他的《動物笑談》,去看看他和動物之間有趣的故事吧!(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將重點字音及成語解釋在書上進行勾畫和補充,進一步熟悉課文,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1.關于作者康拉德?勞倫茲(1903 -1989+,奧地利動物行為學家,1973年由于對動物行為學研究方面開拓性的成就而獲諾貝爾生理醫(yī)學獎,除了在學術上的成就之外,勞倫茲最為人所稱道的是他在動物行為方面的通俗寫作,著有《所羅門王的指環(huán)》《攻擊的秘密》《雁語者》《狗的家世》等。
各位老師好!我今天說課的內(nèi)容是《荷葉 母親》 《荷葉母親》是七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愛的美文,作者被雨打紅蓮,荷葉護蓮的生動場景所感動,而聯(lián)想到母親的呵護與關愛,抒發(fā)了子女對母親的愛,只有母親,才是子女在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這篇課文,讓學生學會用心靈去跟作者進行交流、對話,去分享那真摯美好的親情,并學會感恩??傮w要實現(xiàn)的目標: (1)指導學生把握詩文的感情基調(diào),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本文感人至深的親情;借助音樂,提高散文詩的朗讀能力。(2)學習本課寫作方法教學方法 美讀法: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提出四個要求,圍繞這四點展開全文的理解和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