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各類精美PPT模板下載
當前位置:首頁 > Word文檔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政府的權力依法行使說課稿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八課走進文化生活精品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八課走進文化生活精品教案

    1.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必要性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各種思想文化總是相互沖擊、交匯、融合.奔騰向前,永不停息。今天,我們面對的文化有傳統(tǒng)的和現代的、外來的和本土的、進步的和落后的、先進的和腐朽的、積極的和頹廢的,等等。各種各樣的文化有吸納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爭,有滲透又有抵御,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織、相互激蕩之勢。在這種文化發(fā)展的大背景下,在我國現代化建設過程中,有必要弘揚我國社會主義的主流文化,這樣有利于保證我國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的方向。2.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在我國文化生活中處于主導地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始終堅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yōu)秀的作品鼓舞人,無論是思想內容還是表現形式,都發(fā)揮著強有力的導向和示范作用。社會主義文化以其自身的科學性和先進性,并依靠社會主義政治和經濟力量,在人民大眾的文化生活中始終占據著主導地位。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五課文化創(chuàng)新精品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五課文化創(chuàng)新精品教案

    3.社會實踐對文化創(chuàng)新的決定作用社會實踐對文化創(chuàng)新具有兩個方面的重要作用:(1)社會實踐是文化創(chuàng)新的源泉實踐,作為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是一種有目的、有意識的社會性活動。人類在改造自然和社會的實踐中,創(chuàng)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離開了社會實踐;文化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人們不可能從事任何有價值的文化創(chuàng)造?!蟊菊n小結:1.關于本課邏輯結構的宏觀把握:文化創(chuàng)新的源泉和作用這一問題,教材分三個層次展開論證:一是不盡的源泉,不竭的動力;二是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義;三是呼喚文化創(chuàng)新的時代。教材運用辯證方法從文化創(chuàng)新的源泉和作用展開論述。即社會實踐是文化創(chuàng)新的源泉,文化創(chuàng)新又推動社會實踐的發(fā)展和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教材關于文化創(chuàng)新的途徑問題,從三個層次展開講述:第一個層次是“繼承傳統(tǒng),推陳出新”;第二個層次是“面向世界,博采眾長”;第三個層次是“堅持正確方向,克服錯誤傾向”。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第十課創(chuàng)新意識與社會進步精品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第十課創(chuàng)新意識與社會進步精品教案

    在數學上,0這個數是解決記數和進位問題而引進的概念,由于它不能表示實在的東西,很長時間人們不把它看作是一個數。認為0是無,是對有的否定。從唯物辯證法的觀點看,這種否定不是形而上學的簡單否定,而是具有豐富內容的辨證否定。辨證的否定是發(fā)展的環(huán)節(jié)。0是從無到有的必經之路,是連接無和有的橋梁。0又是正數和負數之間的界限,它既否定了任何正數,也否定了任何負數,是唯一的中性數。但它又是聯結正數和負數的中間環(huán)節(jié)。沒有0,負數就過渡不到正數去,正數也休想發(fā)展到負數來。數學中的0是對任何定量的否定。如果沒有這一否定,任何量的發(fā)展都無從談起。這個否定不是一筆勾銷,而是揚棄。因為它克服了任何定量的有限性,成為其發(fā)展的環(huán)節(jié)。在現實生活中,0作為辨證的否定,也體現出聯系和發(fā)展的性質。如0度不是沒有溫度,而是非常確定的溫度。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一課文化與社會精品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一課文化與社會精品教案

    (2)歷史課本中歷朝歷代的文化發(fā)展。(3)政治生活中關于綜合國力競爭的相關知識。(4)了解文化產業(yè)的發(fā)展,深入體會知識經濟、文化經濟現象。五、【方法點津】:(1)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感悟文化現象,理解文化內涵,分析文化的作用,增強文化學習的自覺性。(2)自學探究。以課本的簡單提示為線索,深入探究文化與經濟、政治的相互交融,探究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3)集體討論。針對當前國際競爭的實質,探討我國應如何發(fā)展文化產業(yè)、發(fā)展文化生產力、增強文化競爭力;討淪為更好地應對文化競爭,作為中學生目前應做好哪些準備。六、【課文導語】:文化,一個我們十分熟悉的詞匯。然而“熟知并非真知”。有人說,文化是知識;有人說,文化是藝術。究竟什么是“文化”?只要在社會生活中細細體味,我們就能真切地感悟“文化”的內涵與文化的力量。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說課稿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說課稿

    2、講授新課:(35分鐘)通過教材第一目的講解,讓學生明白,生活和學習中有許多蘊涵哲學道理的故事,表明哲學并不神秘總結并過渡:生活也離不開哲學,哲學可以是我正確看待自然、人生、和社會的發(fā)展,從而指導人們正確的認識和改造世界。整個過程將伴隨著多媒體影像資料和生生對話討論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3、課堂反饋,知識遷移。最后對本科課進行小結,鞏固重點難點,將本課的哲學知識遷移到與生活相關的例子,實現對知識的升華以及學生的再次創(chuàng)新;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重點和難點,為下一框學習做好準備。4、板書設計我采用直觀板書的方法,對本課的知識網絡在多媒體上進行展示。盡可能的簡潔,清晰。使學生對知識框架一目了然,幫助學生構建本課的知識結構。5、布置作業(yè)我會留適當的自測題及教學案例讓同學們做課后練習和思考,檢驗學生對本課重點的掌握以及對難點的理解。并及時反饋。對學生在理解中仍有困難的知識點,我會在以后的教學中予以疏導。

  • 人教版高中政治選修3美國的三權分立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選修3美國的三權分立教案

    國會一直在政治生活中居于主導地位;到了當代,則是總統(tǒng)居于主導地位。由于司法機關無權直接支配社會力量和財富,相比之下,聯邦法院力量向來較弱。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由于美國一直追逐全球霸權,美國總統(tǒng)的戰(zhàn)爭權力更加強化,向海外派遣軍隊的次數更加頻繁。美國人民日益覺察到這種不斷增長的“帝王般總統(tǒng)職位”可能帶來的危險。2、三權分立制的本質——是一種資產階級民主制度美國的三權分立制本質上是一種資產階級民主制度。二百多年的歷史經驗表明,它有效地維護了美國資產階級的統(tǒng)治。但是,廣大勞動人民不可能在這種制度下享有真正的民主。雖然三大權力機關之間互相制約、平衡,卻沒有一個代表人民意志的權力機關,因而不可能實現人民群眾的多數人統(tǒng)治?!蟊究蝾}小結:◇3個3種權力:3種權力即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3個弊端:即三權分立原則的3 個弊端;3個中央政權機構即立法機關、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2個原因:即確立三權分立原則的原因◇1個本質:即三權分立原則的本質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與經濟、政治精品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與經濟、政治精品教案

    一、教材分析《文化與經濟、政治》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單元第一課第二框的教學內容,本課主要評述文化生活對人們交往方式、思維方式和生產方式的影響,說明現代社會中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的意義。二、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理解: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經濟、政治決定文化,文化對經濟、政治有重大影響,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 ◇分析:經濟和政治決定文化,文化是一定經濟和政治的反映;文 化對經濟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文化是生產力;文化對政治文明建設的推動作用及對公民政治素質和權利意識的作;文化日益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二)能力目標通過分析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培養(yǎng)辯證分析能力(三)情感、態(tài)度、值觀目標懂得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學習將來為增強綜合國力貢獻力量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文化修養(yǎng)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文化修養(yǎng)教案

    (2)這樣的例子很多,如,有的同學利用自己掌握的計算機知識制造黑客程序,破壞校園網的正常運行;有的生產者和經營者制假售假,坑蒙拐騙;有的人身上存在著拜金主義傾向;等等。從上面的課堂探究中,我們認識到:(1)出現道德沖突的原因:生活變化很快,不斷加快的城鎮(zhèn)化進程;新型產業(yè)的崛起與傳統(tǒng)產業(yè)的衰落,使眾多勞動者不得不面對新的擇業(yè)問題;網絡的普及,使越來越多的人進入社會交行的新天地;等等。在急劇變化的社會生活中,人們在告別傳統(tǒng)?;罘绞降耐瑫r,也常常遭遇思想道德下的“兩難選擇”。(2)解決道德沖突的重要途徑解決道德沖突的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實踐中,加強自身知識文化修養(yǎng)和思想道德修養(yǎng),不斷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笳n堂練習:道德沖突()①是經濟生活日益發(fā)展的反映②不存在于現實生活中③是一個永遠無法解決的問題④是社會生活急劇變化的產物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科學文化修養(yǎng)精品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科學文化修養(yǎng)精品教案

    一、教材分析《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科學文化修 養(yǎng)》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文化生活》第十課第二框題的教學內容。主要學評析文化修養(yǎng)與思想道德修養(yǎng)的關系,說明青少年應該不斷地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二、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識記: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科學文化修養(yǎng)的含義。理解: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科學文化修養(yǎng)的內在聯系。分析:當代中國青年如何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2、能力目標通過對“兩個修養(yǎng)”的學習,提高學生比較分析問題的能力。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增強當代中學生自覺提高自身全面素質的能力,不斷地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三、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理解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科學文化修養(yǎng)的內在聯系。教學難點:歸納如何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四、學情分析通過上一框題的學習,學生從宏觀上把握了國家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的相關內容,,本課將從微觀上即從個人的角度重點學習不斷提高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科學文化修養(yǎng)的原因及具體要求。本課內容離學生的距離較近,是學 生比較感興趣的。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綜合探究:走進哲學,問辯人生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綜合探究:走進哲學,問辯人生教案

    1.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本單元的主題是“生活智慧與時代精神”,課程標準的要求主要是引導學生“思考日常生活富有哲理的事例,感悟哲學是世界觀的學問,能夠開啟人的智慧”,“解釋哲學的基本問題”,“分析實例,說明真正的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明確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人類認識史上的重要地位”。這些問題,綜合起來就是使學生明確哲學與我們生活的關系,認識學習哲學特別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對我們人生的作用。因此,探究本問題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本單元的內容,完成本單元的教學目標。2.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學習哲學特別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也是學習哲學的主要目的。但在學生中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哲學與我們的生活很遠”、“哲學與我無關”、“哲學對我將來從事自然科學的研究沒有什么用處”等認識,這些都影響著學生對哲學學習的態(tài)度和哲學作用的發(fā)揮。設置本探究問題,有助于幫助學生澄清這些模糊認識。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塑造人生精品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塑造人生精品教案

    A.人創(chuàng)造了文化,文化創(chuàng)B.人創(chuàng)造了文化,文化也塑造著人,不斷豐富著人的精神世界C.文化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D.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人們文化素養(yǎng)的核心和標志2、在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中,我們要把民族精神教育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納入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使全體人民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這是由于()A.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B.文化能夠增強人的精神力量C.文化能夠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D.人的思想意識對事物發(fā)展起決定作用3、我國已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fā)展階段,人們的溫飽問題基本解決,健康有了基本保障。隨著物質生活需要逐步得到滿足,人們更加注重精神生活需要的滿足,對文化活動表現出日漸濃厚的興趣,文化消費在生活消費中的比重越來越大。這段話主要說明的是,新時期: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在交流中傳播精品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在交流中傳播精品教案

    一、教材分析:文化在交流中傳播是文化生活第二單元第三課的教學內容,主要學習文化傳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徑,文化傳播的主要方式及特點,文化多樣性與文化傳播的關系及化交流的相關知識。本節(jié)課內容承接第一框文化的多樣性,是對第一框內容的深入。二、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1)知道文化傳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徑;(2)列舉現代文化傳播的主要方式,說出它們各自的特點。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熟練使用大眾傳媒的能力。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增強做中外文化交流友好使 者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三、教學重點難點: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及如何加強文化交流。四、學情分析:學生對文化交流這一框的內容了解較多,對前兩目的內容可以稍加點撥即可,第三目的內容可以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討論的方式深入了解,教師做好總結。五、教學方法:本課以學案導學為主,輔以案例教學法以及概念、原理教學法。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在實踐中追求和發(fā)展真理精品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在實踐中追求和發(fā)展真理精品教案

    一、教材分析人教實驗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二單元第六課的第二框題。本框題所在單元的核心問題是如何看待我們周圍的世界,該問題也是《生活與哲學》整本書的核心問題之一。而對這一問題的解決,單元中最終是由“在實踐中追求和發(fā)展真理”來實現的。 本框題是所在單元的歸宿,是對物質與意識、實踐與認識關系的整體呈現與深華,是如何正確看到我們周圍世界問題在世界觀上的升華,是單元的最基本的知識目標之一。 二、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識記真理的含義;理解真理最基本屬性是客觀性、真理是有條件的、具體的,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在實踐中認識、發(fā)現、檢驗、發(fā)展真理;分析“追求 真理是一個過程”。(二)能力目標:提高比較分析的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能力及用發(fā)展觀點看問題的能力。(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學會在現實生活中正確區(qū)分真理和謬誤,正確對待人生道路上面臨的挫折和困難,樹立在實踐中不斷認識、豐富、發(fā)展真理的思想。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精品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精品教案

    9.我們的祖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我國是世界著名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近5000年的文字記載的悠久歷史,我國各民族人民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古代文化和科學技術。張衡發(fā)明的“渾天儀”、“地動儀”比歐洲早1700多年;祖沖之的“圓周率”推算,比西方世界早了1000多年;華佗的全身麻醉技術也比西方早10000多年;煉鐵技術的發(fā)明比歐洲早1900多年……中國的“四大發(fā)明”更是推動了人類歷史文明的進程。5000多年的歷史造就了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涌現出大批偉大的思想家、文學家、藝術家,也出現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這都是先人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以上材料說明 ( )①中華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 ②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具有非常豐富的內容 ③中華民族對人類世界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④中華文化曾長期居于世界文化發(fā)展的 前列,是世界上最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之一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在文化生活中選擇精品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在文化生活中選擇精品教案

    一、教材分析教材使用人教版第三冊第四單元第八課《走進文化生活》第二框“在文化生活中選擇”的內容。本框學習的主要內容是如何看待多樣化的精神需求和文化消費;面對 紛繁復雜的文化現象,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選擇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認識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性。二、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識記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涵義;2、理解文化多樣性與倡導主旋律的關系;辨識各種文化現象,3、正確進行文化選擇認識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性。(二)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感受體驗觀察的能力、搜集處理社會信息的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合作學習、溝通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對本課的學習,使學生堅信只有健康向上的文化,才能對我們的成長起到積極的作用,認識到落后文化和腐朽的文化的危害,并做到自覺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從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在繼承中發(fā)展精品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在繼承中發(fā)展精品教案

    二、 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識記影響文化發(fā)展的重要因素;理解文化繼承與文化發(fā)展的關系。教育在文化傳承中的重要作用;聯系具體事例,說明應如何正確繼承和發(fā)展傳統(tǒng)文化;結合自身體會,談談教育在文化傳承中的作用。2、能力目標:結合分析文化繼承與文化發(fā)展的關系,提高歸納與分析問題的能力;利用教材提供的情景和問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初步探究學習的能力。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習本課內容,使學生認識文化發(fā)展的歷史過程,正確把握文化傳承中繼承和發(fā)展的辯證關系,從而作出正確的文化選擇,做自覺的文化傳承者和享用者。三、 教學重點難點文化繼承與發(fā)展的關系,教育對文化發(fā)展的作用四、 學情分析:關于文化繼承和文化發(fā)展的關系,學生易于理解,身邊事例較多;關于影響文化發(fā)展的重要因素部分,可成分利用好學生已有的歷史知識作為重要的教學資源;關于教育方式變革對文化傳承的影響,學生更有直接的感受,可以作為教學資源。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積極參與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積極參與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教案

    學生活動:認真閱讀,積極思考。教師總結:這樣一個人口大國,依靠外國是不能解決溫飽問題的,更談不上社會主義現代化。實行對外開放,發(fā)展對外經濟關系,必須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則,并以此為自己發(fā)展的根本基點。但堅持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并不是閉關自守、盲目排外,而是在立足自身基礎上實行對外開放,把二者結合起來。(三)課堂總結、點評這節(jié)課我們重點學習了我國對外開放方面的有關知識,知道了在經濟全球化的國際大趨勢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實行對外開放,積極參與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了解了我國對外開放的成就、格局、新形勢下的基本政策和戰(zhàn)略。這對于我們在正確地認識國際經濟關系,增強社會主義優(yōu)越感和民族自強意識,自覺投身現代化建設等將有重大指導作用。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教案

    (2)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應該與社會主義法律規(guī)范相協(xié)調。法治和德治,從來都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法治以法律的權威性和強制性規(guī)范社會成員的行為;德治以道德的說服力和感召力提高社會成員的思想認識和道德覺悟。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要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依法治國;也要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以德治國。◇課堂探究:你能否引述與上述道德規(guī)范相關法律條文?!筇骄刻崾荆荷鲜龅赖乱?guī)范見諸很多法律當中,例如:2O()5年4月27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規(guī)定:公務員應當“忠于職守,勤勉盡責,服從和執(zhí)行上級依法作出的決定和命令”“遵守紀律,恪守職業(yè)道德,模范遵守社會公德?!毙抻喓蟮摹吨腥A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規(guī)定:“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家庭成員間應當敬老愛幼,互相幫助,維護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系?!?/p>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綜合探究:堅定理想,鑄就輝煌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綜合探究:堅定理想,鑄就輝煌教案

    理想扎根在實踐的土壤中理想當然是重要的,但是不能把理想當成幻想或空想,理想必須扎根在實踐的土壤中。青年人充滿激情,這是非常重要的。古人有句話:“哀莫大于心死”。最大的悲哀就是沒有追求,就像一團火焰熄滅了一樣,即使到了我這個年紀也不能“哀莫大于心死”。青年人都有很高的激情,這是很好的。但是青年的激情往往不大穩(wěn)定,過去人們說青年人的熱情是“三分鐘的熱度”。這句話不一定準確,但青年人在這一點上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記得我大學畢業(yè)時,對于走向社會、走向生活充滿了幻想,認為生活中的一切都是美好的,是典型的理想主義者,因此,對自己不能正確的估價,好高騖遠,只愿做大事,不愿也不注意從小事積累。列寧說過,大事是由小事積累而成的。我當初畢業(yè)時,一方面充滿了激情,另一方面也確實過高地估計了自己。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綜合探究:求真務實,與時俱進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綜合探究:求真務實,與時俱進教案

    7.我國人力資源開發(fā)利用面臨四大挑戰(zhàn)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我國人力資源開發(fā)與利用面臨著以下四個方面嚴峻挑戰(zhàn)。(1)勞動力供給高峰的到來加劇了勞動力供求總量矛盾。持續(xù)的經濟增長和人口計劃生育控制,使得我國人口再生產在不到30年的時間內完成了從“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長率”的類型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類型的轉變,人口在日增長率已經連續(xù)數年低于千分之十。然而,龐大的人口基數及其低速增長仍對中國未來經濟增長和社會發(fā)展帶來巨大的就業(yè)壓力,大量預測表明,未來20年是中國人口數量增長和勞動力供給的高峰時期。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勞動年齡人口比重(16—59歲年齡組)由1990—1996年期間的61%~62%上升到1999年的63.2%。這種趨勢將會持續(xù)到2020年左右達到峰值,直到老齡化進程抵消了數量增長效應,勞動年齡人口的比重才會趨于下降。到2020年,中國勞動年齡人口將由2000年的8.61億上升到10.04億,平均每年新增勞動力715萬人。

上一頁123...789101112131415161718下一頁
提供各類高質量Word文檔下載,PPT模板下載,PPT背景圖片下載,免費ppt模板下載,ppt特效動畫,PPT模板免費下載,專注素材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