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探討故事師:寶葫蘆的主人是個什么樣的人呢?你是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到的。生:寶葫蘆的主人是一名普通的少先隊員,名叫王葆。師:你從哪里得到這些信息的?生1:“我姓王,叫王葆?!睅煟簽槭裁床徽f“我叫王葆”?生2:這樣說,比較正式,有儀式感。生3:“可是我要聲明,我并不是什么神仙,也不是什么妖怪。我和你們一樣,是一個平平常常的普通人。”師:為什么說王葆說“我并不是什么神仙,也不是什么妖怪”?生:因為他和寶葫蘆有故事,是傳說中的那種寶葫蘆和王葆發(fā)生過一些故事。出示:“至于寶葫蘆的故事,那我從小就知道了。那是我奶奶講給我聽的?!睅煟耗棠探o“我”講了哪些故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導入1.【課件出示2:一只葫蘆】看,這是什么?對,一個葫蘆,它可不是一個普通的葫蘆,它可是有故事的寶葫蘆。2.今天,我們來學習《(節(jié)選)》。學生齊讀課題“寶葫蘆的秘密”。請同學們分小組交流一下自己課前閱讀到的關于《寶葫蘆的秘密》的故事,談談自己對寶葫蘆的感知。今天,我們就和作家張?zhí)煲硪黄穑哌M童話故事《寶葫蘆的秘密》,走進奇妙的童話世界。板書課題,齊讀課題。(板書:寶葫蘆的秘密(節(jié)選))2.簡介作者以及寫作背景【出示課件3】
(一)創(chuàng)設意境,引入新課。 課件展示幾幅畫面,引起學生思索——夕陽西下,照紅了江面,晚歸的鳥兒低飛在江面上。你會怎么描繪這樣的畫面呢? 歸納學生發(fā)言,秋天的江面上,夕陽的余暉灑滿江面,歸巢的鳥兒從江面飛過,岸邊的蘆葦在微風中輕輕搖晃,這樣的圖景給人一種怎樣的感受?讓我們一起來走進劉大白先生的小詩《秋晚的江上》。(二)初讀詩歌。 1.了解作者。(課件展示)劉大白(1880——1932)浙江紹興人,與魯迅先生是同鄉(xiāng)好友,現(xiàn)代著名詩人,文學史家。 2.讀準字音。(課件展示)教師范讀(注意語速、語氣、語調(diào)),學生齊讀,小組互讀,指名讀,讀準字音,感受詩歌內(nèi)涵。(三)賞析詩歌。 1.思考感悟:(課件展示)(1)邊讀邊在腦中構思一幅畫面,畫面上會出現(xiàn)什么景物?(歸鳥、斜陽、蘆葦)這是什么季節(jié)、什么時間、什么地點,有什么景物?(秋天的晚上,在江面上,出現(xiàn)了歸鳥、夕陽、蘆葦。)
四、說教學方法: 在教學活動中,我積極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發(fā)揮學生的主動精神,使之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我設計的教法是:創(chuàng)設情境,自主探究、朗讀感悟、啟發(fā)想象等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 我們常說:“現(xiàn)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學生對神話故事興趣濃厚,尤其對神話故事中的英雄人物更是情有獨鐘,有較強的表達欲望。為此,我設計的學法是:采用自讀自悟,嘗試探究。抓住文本中的重點詞句,讀、說、講多種學習方式相結合,在老師的引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四、說教學方法: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和理念,并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本節(jié)課采用: 1.范讀教學法,短文生動活波,想象豐富,意蘊深刻,宜于誦讀體味。2.設疑引導法:通過設疑引導,鼓勵學生多角度探究短文寓意。此外我還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誦讀法:短文生動活波,想象豐富,意蘊深刻,宜于誦讀體味。討論法:針對教師提問展開討論講述法:通過講故事的方法。五、說教學過程:(一)故事導入,我來猜多媒體動畫展示“女媧補天”的故事,讓學生競猜,并拓展舉例,你還讀過那些神話故事!如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精衛(wèi)填海,盤古開天辟地,嫦娥奔月等,這些故事都有著雄奇的想像與夸張,但又和現(xiàn)實有一定的聯(lián)系,它是在人們頭腦中經(jīng)過加工,改造過的現(xiàn)實。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精衛(wèi)填?!?。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主要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拉近學生與神話、與山海經(jīng)的距離。另外,神話與 傳說、民間故事有所不同,教師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幫助學生對這一概念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再自然引出課題。
五、說教學過程:(一)課題導入。 以故事發(fā)生的背景導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板書課題時,自然地指導生字“豹”的書寫,加深學生的印象。(二)初讀感知。 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自主探究,讓他們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遇到生字較多或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我再利用多媒體檢查自學情況。課件出示生字詞檢查認讀,抽查朗讀。對易讀錯、寫錯的字讓學生交流討論識字方法,幫助識記。對難讀的句子,交流朗讀方法和要點,學生進行展示讀。 引導性提問:西門豹來到鄴縣,做了幾件事?哪幾件事?讓學生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 以西門豹做的三件事為線索,讓學生理清文章脈絡,分清層次,概括內(nèi)容。為后面對課文的復述做鋪墊。
四、說教學方法: 1.提綱挈領法。結合略讀課文的教學特點,我引導學生抓住兩則故事的發(fā)展順序進行品讀感悟,實現(xiàn)對故事內(nèi)容及道理的準確感知。2.質疑導學法。我精心提煉一些問題,讓學生作為探討交流的突破口,引導學生深入故事,感受故事蘊含的深刻主旨,受到情感價值觀的教育。 3.自主探究與交流延伸相結合學習法。在閱讀故事的過程中,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感知故事內(nèi)容,通過與同學、老師交流,不斷深化對故事內(nèi)涵的體會,再將從課文中獲得的感悟延伸到生活中,想象帶入,想象與故事角色對話,從而得出啟示,感悟道理。
在閱讀方面,學生已掌握一些閱讀方法,也有了初步感知課文的能力。課前,教師可適當布置預習作業(yè),促使學生借助原有知識儲備,有針對性開展預習工作。通過理清課文的脈絡來歸納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是本單元的一個訓練重點,通過填寫表格理清文章結構,再根據(jù)表格說說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這樣的一個方法指導較為有效。在理解重點句上,學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難,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各種語言訓練,針對該年段學生思維深度、言語概述能力不強的特點,強化練習。最終使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不僅僅是從內(nèi)容到內(nèi)容,而落到思維的訓練,語言的內(nèi)化,情感的認同。三、說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觀看繁星的情景及不同的感受。2.體會作者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四、說教學重難點1.了解作者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觀看繁星的情景及不同的感受,體會作者的情感。 2.學習用聯(lián)想和想象的手法寫景狀物,抒發(fā)情感,體會文章的語言美。3.細心觀察大自然,學用借景抒情的方法表達自己觀察后的感受。
五、說教學過程 《觀潮》這篇課文結構非常清楚,作者分別按潮來前、潮來時和潮頭過后這三個方面向我們詳細介紹了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課文的第一自然段為總寫,重點描寫了潮來時的景象。這篇課文不僅可以讓學生積累好詞佳句,還是一篇寫作的好范文。為了使本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質疑導入,激起探究興趣 導語“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觀潮》這一課?!保ń處煱鍟n題后質疑課題,什么是觀,什么是潮?師生交流后回到課文中。)請同學們齊讀課文第一段“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提問“讀到這兒,你有什么要問的?”學生會質疑“為什么說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奇在哪兒?”讓學生展示課前搜集的資料再結合課后的資料袋說說錢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意圖: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中來,激起學習新知識的欲望,為下一步的學習做好鋪墊。}過渡語“同學們,我們知道了這兒的潮水是由于特殊的地形而形成的,那它究竟是什么樣的呢,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感受感受。我們先把課文的障礙—生字掃除掉?!?/p>
五、說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自讀自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所以我首先采用情境教學法,范讀課文1—3自然段,把學生帶入找獵歸途的情境之中,拉近學生與文本、作者之間的距離,使學生在心底升騰起對小麻雀的憐惜之情,這時,我忙問一句“此時,你最想知道什么?”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的興趣就會集中到探討“接下來會發(fā)生怎樣的故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這兩個問題上來了,這時,我拋給學生一個問題,請同學們輕聲自由朗讀4—7自然段,畫出讓你感動的語句,抓住這些重點問句,有感情地去讀,設身處境地地去想,在感受最深的問句旁邊做上批注,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二、說教學目標: 1.學會概括課文主要內(nèi)容,抓住有關詞句,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活動。2.通過朗讀感悟,了解課文蘊含的道理,認識看待周圍的事物,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這個道理。三、說教學重難點:1.理解“它雖然把我們看得比它小,可我們實在比它強呀!”這句話的含義。2.朗讀感悟課文,了解看待周圍的事物,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 3.體會童年的快樂、豐富多彩和課文中生動形象的描寫。四、說教學方法: 《新課標》指出:“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和方法之一,小學語文教學必須在朗讀中訓練語言文字,在朗讀中理解課文,在朗讀中發(fā)展思維和陶冶情操?!币虼?,本課我主要采用了“以讀代講”的教學方法,同時輔以“點撥法”等。 為了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以自學為主,以訓練為主,我采用“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在獨立探究、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通過“讀讀、劃劃、 想想、說說、寫寫”的方法學習課文。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研讀第1自然段,感受當時環(huán)境的惡劣。1.整體感知當時環(huán)境的惡劣,引導:自從女媧創(chuàng)造了人類,大地上到處是歡歌笑語,人們一直過著快樂幸福的生活。但是,一天夜里,災難發(fā)生了,自由讀第一自然段,說說發(fā)生了什么?把相關的語句劃出來。預計學生找到下面這句話:遠遠的天空塌下一大塊,露出一個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現(xiàn)了一道道深溝。山岡上燃燒著熊熊大火,田野里到處是洪水。許多人被火圍困在山頂上,許多人在水里掙扎。 2.齊讀這個句子,說說,此時此刻,你的心里有什么感受?預計學生會說:可怕等。 3.是哪些詞語讓你覺得可怕呢?拿起筆用曲線畫出來。預計學生會畫出下列詞語:黑黑的大窟窿,一道道深溝,熊熊大火,到處是洪水,圍困,掙扎。隨機出示課件。請大家默讀這些詞語,想象眼前出現(xiàn)了怎樣的畫面呢?預設學生能夠想象:地上的人們,隨時都有可能掉進深溝;有的人們被火圍困;有些人正在洪水中掙扎,隨時都有生命危險…… 4.在學生充分感受想象的基礎上,引導:同學們,就帶著這樣的畫面,帶著這一副悲慘的景象,輕輕地讀一讀這個句子吧。男女學生輕聲讀。
一、說教材 《爬山虎的腳》這篇課文是按照從整體到部分再到細節(jié)的順序,介紹了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的腳的形狀、特點以及是怎樣用腳在爬的,啟發(fā)人們留心和細致地觀察周圍的事物。本單元訓練重點是“讀懂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領悟表達能力;培養(yǎng)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綜合能力”,《爬山虎的腳》這篇課文內(nèi)容具體,條理清楚,文字淺顯,是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的好范例。二、說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愿望,以及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強烈興趣。 2.認識生字,會寫生字。正確讀寫生詞。了解爬山虎的特點。3.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學習作者細心觀察的方法。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三、說教學重難點:1.本課的教學重點是: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的特點寫好片段的。2.教學難點是: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的。四、說教學方法: 講解教學方法、講讀教學方法。
二、說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住宅、隱蔽、隨遇而安”等詞語。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掌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讀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樣建成的。體會作者擬人的習作方法。 3.學習蟋蟀那種不辭辛苦和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激發(fā)觀察自然界的興趣。三、說教學重難點:1.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樣建成的;2.體會蟋蟀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四、說教學方法: 長期以來一直關注教師如何教,而忽視了學生如何學,在這節(jié)課中將關注學生的學法,用學生的“學”決定教師的“教”。從而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在學生自主閱讀的基礎上受到熏陶感染,再把學生的感悟與老師、同學交流。 在此設計理念的指導下我準備采用以下教法:情趣教學法、多媒體直觀法、以讀促悟法。學生主要采用以下學法:自主質疑法、合作解疑法、自讀自悟法。
三、說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體會文章“哪兒美,怎么美”。2.體會意境、品味語言、感悟情感作為教學難點。四、說教法、學法1.教法 (1)讀與想象結合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币虝W生學習 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不會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引領學生通過文字向畫面,抓住詞語理解文章。解決教學重點。(2)讀與品味語言結合法;詞語的理解仍是三年級教學的重點,文本語言精妙、別致、富有詩意。通過引導學生品味重點詞語體悟感情,突破教學難點。2.學法 與教法相適應,采用“讀讀——畫畫——議議——練練”的學習方法,在扎實的語言文字訓練中,理解課文,培養(yǎng)能力,陶冶情操。
師:巨人看見孩子們在花園里玩耍,大聲叱責。請把巨人叱責的話找出來讀一讀。(生邊讀邊畫出巨人叱責孩子們的語句,文中主要有三句)師:讀一讀這三句話,聯(lián)系上下文想一想:巨人說這些話的時候,心里可能是怎么想的?他說話的時候可能是什么樣子的?生:巨人說:“你們在這兒干什么?”這時他可能瞪著眼睛,臉上通紅通紅的,雙手叉著腰,心里想:這是我的花園!你們這些小家伙隨便進來,真討厭!生:巨人說:“我自己的花園就是我自己的花園?!边@時候,比他剛回來時更煩,樣子更兇。巨人肯定在想:我孤獨地度過了漫長的寒冬,好不容易才盼來春天,你們這些小家伙又來了!這時,他可能攥著拳頭,唾沫飛出老遠。生:“除了我自己以外,我不允許任何人在里面玩?!本奕诵睦锟赡芟耄@是我的地方,我已經(jīng)說了不讓你們進來,你還敢進來!巨人說不定已經(jīng)邁開大步準備去教訓這個小男孩。
師:少了這兩個詞行不行?(不行。)為什么?生:轉眼間寫出了顏色變化的速度快,慢慢是指紅霞擴散的速度慢。所以不能少了這兩個詞。師:既然顏色的變化是有快有慢,那我們在朗讀的時候,速度也應該是——(有變化的 )。誰能帶著你的感受來讀一讀。男生讀。(你的朗讀,讓我們感受到了天空中色彩的瞬息萬變。)女生讀。(你甜美的朗讀讓我們感受到了紅霞在天空慢慢暈地擴散。)齊讀,透過文字,你能想象到什么樣的畫面?生:那淺藍的天空和慢慢擴散的紅霞讓我感到這時的天空就好像是一幅美麗的水墨畫。師:到底是學畫畫的孩子,有豐富的想象力。作者抓住了天空中顏色和光的變化,讓我們感受到了海上日出是——生:偉大的奇觀。(板書:顏色 光亮 變幻)看到天空中色彩的變幻以及那越來越亮的光,我知道——生:太陽要從天邊升起來了,便不轉眼地望著那里。透過“不轉眼”你能體會到什么?(作者期待、盼望的心情。 生怕錯過日出的每一個時刻。)是啊,此時,我們和作者的心情是一樣的。
師:是呀。早在19世紀,英國學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龍和鳥類在骨骼結構上有許多相似之處。在研究了大量恐龍與鳥類化石之后,科學家們提出,鳥類不僅和恐龍有親緣關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種小型恐龍的后裔。但相關化石一直沒有找到。直到20世紀末期生:在課文中找出相關段落齊讀。師:(投影出示再讀)你讀懂了什么?生:我知道了化石是首次發(fā)現(xiàn),是在遼西發(fā)現(xiàn)……(學生交流)師:欣喜若狂,是什么意思?生:高興到了極點,就要發(fā)狂了。師:研究者們?yōu)槭裁磿绱说馗吲d?(設計意圖:由點帶面,通過重點詞語的理解,感受科學家的艱辛與執(zhí)著。)
第二環(huán)節(jié):探究新知。本環(huán)節(jié)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活動?;顒右唬鹤寣W生嘗試說哪些是軸對稱圖形,并點名讓學生動手對折,繼而在學生總結時給出軸對稱的定義?;顒佣鹤寣W生動手嘗試畫對稱軸后,自己動手在書本上畫,在察看學生完成情況時及時糾正?;顒尤撼鍪緝煞砀裆系膱D讓學生判別軸對稱圖形后,讓學生嘗試在表格上畫出軸對稱圖形另一半后,進行步驟總結。[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意圖是:《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數(shù)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shù)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根據(jù)這一教學理念,在本環(huán)節(jié)中,我前后組織學生進行了幾次自主探究活動,讓學生在保持高度學習熱情和探究欲望的活動過程中,始終以愉悅的心情,親身經(jīng)歷和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分析思維能力,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參與意識;讓學生在體驗成功的同時也掌握和體會數(shù)學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實現(xiàn)自主體驗,獲得自主發(fā)展。]
1、教學內(nèi)容本節(jié)課是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小數(shù)的意義和性質》第一課時《小數(shù)的意義》的教學內(nèi)容。小數(shù)的意義是一節(jié)概念教學課,這是在學習了“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和“小數(shù)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學習的。掌握小數(shù)的意義,是這單元教學的重點,直接關系到小數(shù)的性質、單名數(shù)和復名數(shù)相互改寫等相關知識。 2、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小數(shù)的初步認識是小學數(shù)學概念中較抽象,難理解的內(nèi)容。一位小數(shù)是十分之幾的分數(shù)的另一種表示形式。學生雖然對分數(shù)已有了初步的認識,也學過長度單位、貨幣單位間的進率,但理解小數(shù)的含義還是有一定的困難的。同時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小數(shù)方面出現(xiàn)的很多問題是屬于小數(shù)概念不清。因此,理解小數(shù)的含義(一位小數(shù)表示十分之幾)既是本課時的重點、又是難點。在教學中要注意抓住分數(shù)與小數(shù)的含義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