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伏特舞曲》是一首ABA結構的三段體音樂,學生在熟悉了A段音樂后,讓同學們再次聆聽全曲,然后運用對比的方法自己發(fā)現樂曲的第二段音樂,以及第一段的重復出現,那么很快同學們就能清晰的總結出樂曲的曲式結構。當然,對于二年級的學生,我們也使用了一些輔助引導方法,就是用不同形狀的色塊來表示不同的段落,用相同的色塊表示相同的段落。在引導學生對樂曲第二段旋律的記憶時,我們設計了創(chuàng)編歌詞記憶法,用演唱的方式加強學生記憶樂段旋律。5、集體參與,感受音樂在學生對樂曲的旋律、結構都基本掌握之后。根據樂曲的舞曲風格,我們安排了老師小提琴領奏、部分同學小樂器伴奏、部分同學律動、演唱的參與形式讓全班感受音樂幽默、動感、富于舞蹈性的風格特點,在引導學生聆聽音樂、感受音樂、參與音樂、融入音樂后,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6、拓展延伸在本環(huán)節(jié)我們用一段詼諧有趣的視頻讓學生感受相同樂曲,用不同樂器演奏所帶來的不一樣的感受,在鞏固本課欣賞樂曲的同時,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在歡笑聲中結束本次教學。
我采用故事導入的方法,以一段生動的貓和老虎的故事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設學習的情境,為學生營造求知的氛圍,這樣在輕松的氛圍下,就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唱歌曲先讓學生完整地聆聽歌曲,多次感受歌曲風趣的情趣,再聽琴和小聲哼唱歌曲的音調,然后鼓勵學生自由的讀歌詞,有感情地讀歌詞。在通過小組的練唱小聲隨琴填唱歌詞,分組討論如何表現歌曲的情感,鼓勵學生大膽的來唱,學生給予互評,教師給予指導,最終達到學生能完整地演唱這首歌曲。我放手讓學生去自學,是因為:這首歌曲曲調詼諧,在學生的意識里很想唱好這首歌曲。鼓勵學生大膽的嘗試自主學習,帶給他們的喜悅。男女生分唱,師生分唱,小組分唱。通過換方式演唱歌曲,不但能讓學生進一步唱準歌曲,而且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只有在唱準歌曲的基礎上,才能演唱其它方式,這樣就體現了“在玩中學,在學中樂”的實質。
3、分組表演,進行評價,改進提高。說明:新課標中鼓勵音樂創(chuàng)造,注重個性發(fā)展,教師應為學生提供發(fā)展個性的可能和空間。本節(jié)課安排了歌曲表演創(chuàng)作的環(huán)節(jié),分三段,以小組的形式討論,創(chuàng)設“小毛頭”當時賣報的情景,表現“小毛頭”的心情。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重在啟發(fā)學生展開音樂想象,在課堂上大膽說、大膽想、大膽創(chuàng)造、大膽唱、大膽演,鼓勵在音樂體驗中的獨立見解。這個環(huán)節(jié)還可以鍛煉學生的動作協(xié)調能力。(五)教學評價生生互評,師生共評的評價過程,能使學生達到感受自我,正確評價自我的目的。教學預設:本節(jié)課的設計中,我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采用了多種教學方法。每個知識點的出現盡量做到自然流暢,難點教學中遵循由淺入深的原則。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或聆聽感受,或聽辯體驗。40分鐘的快樂學習,一定會讓全體同學都有所收獲,那就是能完整準確的演唱歌曲,并且會用動作表現和歌曲情感來進行歌表演。
接著,引導幼兒結合連環(huán)畫完整欣賞音樂、根據情節(jié)匹配圖譜、看圖譜聽音樂等形式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和記憶,使幼兒很好的從故事這塊跳板轉到對音樂的欣賞和感知上來,實現了視、聽覺雙重而完美的體驗。最后,在充分感受樂曲的基礎上我總結了進行曲的性質,并引出了樂曲的名字《獅王進行曲》,讓幼兒對世界名曲的內容和名稱有準確而全面的感知。(三)用動作創(chuàng)造性地表達樂曲的內容和形象。《綱要》中指出:幼兒藝術活動的能力是在大膽表現的過程中逐漸發(fā)展起來的,教師要培養(yǎng)幼兒表現自己情感和體驗的能力。根據綱要精神我提供自由表演的機會,鼓勵幼兒根據音樂內容大膽地用肢體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將幼兒對樂曲的感受和理解推向了高潮。結束環(huán)節(jié)的互動,使幼兒充分體驗到了表演的成功和快樂。
3.在第一句的基礎上創(chuàng)作第二、三、四句,運用以前學到的模仿、重復等手法進行創(chuàng)作。4.完整地唱給周圍的同學聽,征求意見進行修改后為大家表演。5、這個環(huán)節(jié)我也會對應地對各個表演的同學給予小禮品獎勵。第四個方面:總結與延伸通過這節(jié)音樂課培養(yǎng)孩子們之間的友誼,告訴學生們如何交朋友,培養(yǎng)學生們的交友能力,尤其是對于平時不怎么和同學一起玩耍的同學,通過這節(jié)課也能和同學們手拉手一起玩耍了一起討論問題。最后,整節(jié)課在《手拉手》歌曲聲中愉快的結束。根據這節(jié)課,我提出以下的教學反思1、 對于這堂課的教學目標基本可以達到,課堂中通過小游戲,分發(fā)小禮品等活躍了課堂氣氛,增加學生的積極性。2、 自主討論與自學的環(huán)節(jié)增加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意圖: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進行小小詞作家的歌詞創(chuàng)編活動,舞創(chuàng)編、打擊樂伴奏等活動發(fā)展學生的想象,激活學生的思維和創(chuàng)造力。使學生在主動參與中展現自己的個性和創(chuàng)造才能,體現音樂學科注重個性發(fā)展的理念)五、總結下課、情感延伸。同學們,愉快的新疆之旅就要結束了,小朋友們走進了新疆,并學唱了《我愛雪蓮花》這首歌,我希望同學們你們也要象小布依拉一樣,以解放軍叔叔為榜樣,好好學習,將來為保衛(wèi)祖國,建設祖國貢獻力量!大家有沒有信心???好,同學們已經立下了誓言,我相信我們的國家一定會在你們這一代的建設下更加美麗、富饒總之通過本節(jié)課教育學使我覺得作為一名新形式下的音樂教師,不但要有扎實的基本功,還要在音樂課堂上下功夫。不斷創(chuàng)設情境,學生一旦真正進入了音樂的意境,就會用非常自然的歌唱來贊美它,而這種自然的歌唱,是比世界上首屈 一指的小提琴還要動人心弦的。讓音樂課成為學生的快樂學堂!
5完整演唱歌曲。6、歌曲處理(講解演唱技巧:自然大方、吐字清晰、富有感情、氣息流暢、強弱力度的變化,還要有表情。)師:同學們!你們做游戲時的心情如何?注意“求堵啦來 求堵啦來 嗡啊嗡啊”表現了彝族小朋友召喚朋友來做游戲時的歡快的心情,大家應該唱得歡快些?,F在,讓我們把自己想象成那群少年,體會一下愉悅的心情,然后帶著這種心情再把這首歌演唱一遍。三、拓展部分—— 學彝族基本舞蹈動作師:咱們中國的少數民族個個能歌善舞,彝族也不例外,我們一起來跳跳彝族的舞蹈怎么樣?1講解示范動作2生學跳3跟音樂跳4邊唱邊跳(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并隨音樂舞蹈)師:請每一個同學都動起來、唱起來吧!四、結束語:師:音樂是人們了解一個民族文化的窗口。通過今天的學習,希望同學都能熱愛我們的少數民族,更加喜愛我們的少數民族音樂。請同學們回去后把這首好聽的歌曲唱給家人或朋友聽,讓我們把快樂傳遞給身邊的每一個人,好不好?(好)
4、再聽歌曲。(了解歌詞內容)師:待會兒聽清楚謎面的同學請舉手示意一下。(利用多媒體課件,給學生播放歌詞中所演唱的內容,文字與圖片相結合)教師與學生一起分析歌詞內容。(有問有答的謎語)師:對,以問答對唱形式演唱歌曲是民歌的一個特點。5、請學生小聲隨音樂哼唱歌曲旋律。6、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四)拓展教學。(10分鐘)1、創(chuàng)編歌詞。(意圖:進一步了解一問一答的對歌演唱形式)師:我們現在一起來用謎語創(chuàng)編出新的的歌詞,保持歌曲原有的節(jié)奏與結構。(學生分組創(chuàng)編,之后分組展示。)(教師可做一定的提示,教師給出謎底,請學生編出謎面來。)2、了解云南。(意圖:通過了解云南歌舞、風俗,讓學生有更廣闊的視野,更加了解民族文化、了解民族音樂)師:云南的民歌不僅好聽,那里的自然景色、人們的舞蹈都很美!
此環(huán)節(jié)為本課教學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在引導學生在感受歌曲情緒,理解歌曲內容、風格特點的基礎上,通過運用綜合藝術的教學手段,讓學生聽中創(chuàng),創(chuàng)中編,于創(chuàng)編中豐富學生在其情感體驗,提高其對音樂的表現力。(五)課堂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感受到了歌曲歡快、活潑的情緒,體會到了勞動創(chuàng)造幸福的真諦。希望同學們能用自己的雙手創(chuàng)造出自己的幸福生活。(六)聽音樂出教室這一環(huán)節(jié)與開頭聽音樂進教室互相呼應,使課堂氣氛活躍,讓學生在興趣盎然中學會了歌曲,全面實現了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六、效果預測: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利用多媒體制作的課件,從視覺、聽覺、感覺去理解歌曲,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看中聽,聽中辨,練中聽,聽中做,聽中創(chuàng),創(chuàng)中編達到自己領悟,發(fā)揮獨創(chuàng)精神.運用了模唱法、聽唱法、學唱法去陶冶他們的情操。
這首歌曲有多處難點,學生掌握起來有困難,而且歌詞也較長。通過分句學唱歌詞,教師示范唱和師生接口唱,加入動作邊唱邊伴奏來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體會歌曲活潑、愉快的情緒。對自己設計的這堂課,我自己覺得優(yōu)點是:教學結構清晰,又簡入深,層層鋪墊,循序漸進,歌曲教學的比較扎實。整個課堂氣氛活躍,教學完整。不足之處:我覺得沒有留下充分的時間讓學生練唱,教學狀態(tài)不夠松弛,特別是后半部分有急于把課上完的急切情緒存在,這樣不利于學生的放松與思考。另外,歌曲中的輪唱,由于時間的關系我沒有交代清楚以至于學生唱的時候一頭霧水,這是我覺得非常遺憾的地方。一堂好的課是要經過不斷的修改與磨合的,世界上沒有絕對完美的課,只有相對完美的課。我的目標,就是讓我的每節(jié)課都能少點遺憾,多點收獲。
歌曲處理部分我采取了對比式的教學方法,由于此曲有兩遍“悄悄地、悄悄地、悄悄地”,而前后兩遍的旋律是有變化的,相似之中又有不同之處,在演唱過程中我單獨拿出這兩個旋律進行視唱對比,讓學生自主聽辨,這樣幫助孩子更好、更準確的演唱。這一環(huán)節(jié)我主要采取探究式和對比式兩種教學方法。我的第四環(huán)節(jié)是“動”情——感動之情,首先在欣賞前我把老師比作米蘭,然后提出疑問“為什么把老師比作米蘭而不是蠟燭、春蠶呢?”讓孩子們在歌曲中找到答案。孩子們聆聽這首歌曲后,我問學生“你把老師比作什么?為什么呢?”探索學生的心聲,然后在師與生的相互探討中讓孩子們懂得一支粉筆寫就人生的軌跡;兩鬢染霜譜成人生絢麗的樂章;三尺講臺留下人生的燦爛和輝煌!這就是我們可敬的老師。最后我朗誦了一首配樂詩朗誦歌頌老師,讓孩子和我的心中都漾起那份沉甸甸的師母般的愛。
接著,采用師生對唱,男女對唱、領唱等不同的演唱方式來鞏固歌曲,在整個學唱過程中,我隨時進行難點、錯誤的糾正,通過聲情并茂的演唱示范,指導學生能用優(yōu)美、圓潤的聲音演唱全曲,并通過歌曲中反復出現的“圓圓”二字,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之情。環(huán)節(jié)三:拓展延伸,創(chuàng)編謎語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創(chuàng)編歌詞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音樂教師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編能力,而且《搖船調》這首歌曲的前半部分很適合學生進行歌詞創(chuàng)編活動。為了降低難度,我首先示范事先創(chuàng)編好的第一段歌詞,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組合創(chuàng)編,學生結合生活常識猜出謎底,然后將自己編創(chuàng)的《新搖船調》表演出來,并在《搖船調》優(yōu)美的音樂中結束課堂。以上就是我對這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如有不足之處,敬請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4.合作表演。(1)組內合作:組內成員合作。各組同時進行全故事的預演。(2)組外合作:組與組合作,進行分段表演,即各組分別表演某個場景,共同合作表演整個故事。設計亮點:這一環(huán)節(jié)雖是表現環(huán)節(jié),但也是再感受、再創(chuàng)造的環(huán)節(jié)。它通過演的方式加深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起到了以演代聽的效果。學生參加或觀看表演時,便對全曲進行了整體欣賞。這就解決了因音樂較長而學生注意力短的問題。在表現方面,注重組與組、組員之間的分工合作。四)歸納總結課外延伸同學們:《彼得與狼》交響童話,它給人們的啟示是:團結就是力量,機智勇敢的去斗爭,就能夠戰(zhàn)勝兇惡的敵人。這一童話故事受到世界各個地區(qū)的小朋友喜愛。因此,被制作成不同的劇目進行演繹,請同學們在課后欣賞不同劇目的《彼得與狼》。
5、在學習歌曲時,我遵循音樂新課程改革中“學生自主學習”這一教學模式,并將這一模式貫穿于整個教授新歌的過程中。讓學生通過兩遍的聆聽后讓學生充分感受歌曲的情緒,并且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兒童團員們不畏強暴,英勇殺敵的戰(zhàn)斗精神。之后,讓學生采用自主式學習方式,挑選出自己喜歡的樂句學唱,并讓學生自己給歌曲創(chuàng)編動作,初步學唱之后自己找難點并且大家一起解決,在歌曲難點三個“只怕”的演唱,采用對比的方法,幫助學生更快更準確解決難點。把歌曲學會之后,通過兩部隊比賽的方式,鼓勵學生更加有激情地演唱歌曲和考查學生對歌曲的熟練程度。最后進行兒童團抗日戰(zhàn)斗表演既全班完整演唱歌曲,讓學生能用歌聲恰當的表達出歌曲演唱情緒。6、最后小結,通過談話指導學生要珍惜著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學習小英雄們頑強拼搏,勇往直前的精神,加強了學生從小努力學習,長大建設祖國的教育意義。
四、二聲部合唱欣賞日語演唱的合唱曲《紅蜻蜓》對比合唱與齊唱——合唱比齊唱效果更豐富、飽滿、有變化。接著用“l(fā)u ”跟琴哼唱二聲部。最后把學生分成兩大組,演唱不同聲部,體會合唱效果。此環(huán)節(jié)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兩聲部歌曲的合唱學習,體驗二聲部合唱歌曲所表現的和聲效果,學習合唱知識,練習二聲部合唱技能。五、表現歌曲:為每一段設計不同的演唱形式.(比如:齊唱+領唱+合唱)設計反思:在整堂課中,我都注重了個體性與整體性相結合,這種結合體現在既有一些音樂特長生的自信表演,也有群體性的合作演唱;體現在小組化的探究與整體的共鳴。本堂課最重要的一點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探究愿望,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對比、體驗,找到解決的方法。達到提高學生學習的正確性、簡捷性、靈活性、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
①教師范唱歌曲旋律。②隨教師輕聲視唱歌曲的旋律。③隨琴演唱歌曲的旋律。5、學習歌詞:①把歌詞以詩歌的形式展現出來,請一名同學有感情地朗讀歌詞。②全體學生按女聲、男聲、合這一要求朗讀歌詞。[設計意圖:注重音樂與相關學科的整合,幫助學生提高理解音樂、表現音樂的能力。]6、隨音樂輕聲填詞。7、完整演唱歌曲。8、問:為什么稱“友誼的回聲”?這首歌曲以回聲作比喻,表達了對友誼的贊美,同時告訴我們要珍惜身邊的友誼。四、擴展升華1、問:除了回聲部分有力度變化外,還可以根據歌詞加入哪些力度變化呢?[設計意圖:讓學生根據自己對歌曲及力度變化的理解,為歌曲加入適當的力度記號,鼓勵學生對音樂有獨特的見解,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
6、然后模唱《森林的歌聲》中的三段主旋律,并通過模唱、模仿樂器演奏等方式分別熟悉三段旋律。7、樂曲當中的三段主旋律的聽辨,是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所以我通過各種方式讓學生去熟悉,如:模唱、表演唱等,讓學生通過不同的形式去熟悉各段主旋律。由于這三段旋律情緒上的區(qū)別不是很大,所以學生比較容易混淆,所以所以我采用讓學生動筆記錄音樂的方式,來更準確的區(qū)分音樂。8、緊接著老師介紹這么美麗動聽的音樂來自大森林,可是人們卻不珍惜它,用幻燈片展示一組人們亂砍亂筏,肆意掠殺動物的圖片。激起學生內心的對壞行為的憤怒,也喚醒學生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9、老師帶領學生用自己的方式來盡一份力,來呼喚更多的人保護環(huán)境。老師把本節(jié)課的3歌主題加入歌詞,請學生來演唱、錄音,來宣傳保護環(huán)境,呼吁人們留住美好的大森林。
教材分析《山谷靜悄悄》是人音版小學音樂四年級下冊的內容,這是一首描繪大自然的歌曲。教材采用富有舞蹈韻律的節(jié)拍、切分節(jié)奏及音區(qū)、和弦對比等手法來表現旋律的機敏、跳躍,以二部合唱表現山谷回聲。學生通過學習這些大山之音,感受音樂的特殊美感,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學情分析今天我所執(zhí)教的學生是五年級,因為是接班授課,課前利用有限的時間對學生的情況進行了了解,發(fā)現他們的音樂知識基本上市一無所知,對于二聲部合唱更是從未聽聞,他們對音樂有著濃厚的興趣,在我的引導下對二聲部合唱有很大的興趣。初步接觸二聲部合唱學生自我意識較強,在演唱中關注自己的多,關注同伴的少,這樣會影響二聲部合唱的學習,還有一部分學生已處于變聲期,所以在音樂活動中,要關注學生的身心,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意識。
通過觀察比較,讓學生發(fā)現歌譜中的力度記號,如:重音、漸強、漸弱記號等,從而跟好的演唱歌曲,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四、創(chuàng)編表演,體驗情感通過視頻讓學生了解土風舞的舞蹈動作特點,再由小組討論創(chuàng)編,為我們今天所學唱的歌曲創(chuàng)編出屬于自己的土風舞動作。此環(huán)節(jié)的進行,讓全體學生都能參與到音樂實踐當中,讓學生能自信地唱、大膽地編、盡情地演,感受音樂帶給人們無比的快樂,學生的主體性和創(chuàng)造性得以充分的體現。五、總結評價,收獲快樂本課的教學評價我是以表揚和鼓勵為主,隨時引導學生在音樂活動中開展自評互評和老師的隨堂評價,以提高學生的樂感和審美能力。我評價他們的重點是能否積極自信的參與音樂表現、能否與其他的同學協(xié)作配合、在課堂小結時我還安排了學生談一談這節(jié)課的感想如: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你覺得自己今天表現的怎么樣?
課堂上隨機給出鼓勵和肯定的語言更顯教師的親和力,營造出一個自由、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如:“你很棒”“說得太好了”“掌聲鼓勵”等等,聽似平淡無奇,但結合那時那景則顯得老師語言的樸實與自然,學生同老師間的默契與和諧。聽完朱老師執(zhí)教的《西風的話》一課,通過認真反思我真切認識到:一堂好課是否愉悅高效,就看教師是否真正用心的地去詮釋作品,真正用心地去備課。孫老師執(zhí)教的《西風的話》平實、淡雅,教師教態(tài)自然大氣,言談中充滿著激情,讓我們的心不自覺跟著一起走。我想不出什么華麗的詞藻來描述這堂課,但我卻深深地被吸引,這應該就是生命課堂的魅力所在吧。聽了孫老師執(zhí)教的《西風的話》后收獲很多,能于言表的也還沒有表達充分,但更多的是帶給我的觸動和對自己所教學科如何“高效愉悅”的思索。也希望憑借著“高效愉悅”課堂活動的深入開展,讓自己的美術課堂靈動起來,讓我們的課堂真正成為孩子們探求知識的樂園。